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6年2月10日
2005年,全州各族人民在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圆满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GDP)19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亿元,增长4.3%,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8.6亿元,增长20.8%,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4.0亿元,增长8.5%,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2%、61.2%和23.6%,分别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上升9.2个百分点和下降2.2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3:40.6:33.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为12521元/人。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538元(折合920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6.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表1:2005年生产总值和非公经济增加值 |
|
|
|
单位:万元 |
指 标 |
生产总值 |
非公增加值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合 计 |
1932848 |
11.9 |
769008 |
19.2 |
第一产业 |
507195 |
4.3 |
136943 |
4.5 |
第二产业 |
785466 |
20.8 |
324162 |
43.7 |
工业 |
632685 |
16.7 |
303689 |
44.1 |
建筑业 |
152781 |
42.1 |
20473 |
42.7 |
第三产业 |
640187 |
8.5 |
307903 |
7.3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80245 |
8.1 |
|
|
批发和零售业 |
138084 |
10.8 |
|
|
住宿和餐饮业 |
43026 |
8.9 |
|
|
金融业 |
42785 |
5.2 |
|
|
房地产业 |
71389 |
13.4 |
|
|
其他服务业 |
264658 |
6.5 |
|
|
烟草产业、冶金矿产业、天然药业、绿色食品业、特色旅游业五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GDP的47.9%(按原口径计算为50.9%)。
表2:2005年五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烟草产业 |
42.3 |
14.4 |
冶金矿产业 |
14.8 |
49.9 |
天然药业 |
1.4 |
63.5 |
绿色食品业 |
29.8 |
6.0 |
特色旅游业 |
4.2 |
46.7 |
合 计 |
92.5 |
17.1 |
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5%。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2.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1%;衣着价格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7.0%;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3%;居住价格上涨9.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4%。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3.6%。
年末全州从业人员154.37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114.30万人,占74.04%,比上年下降0.84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产业的40.07万人,占25.96%,提高了0.84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为26.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治理污染的任务繁重;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县域经济活力不足;农业、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瓶颈制约仍末消除;贫困人口多、范围广、程度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禁毒、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8.1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6.2万亩,比上年减少2.7万亩,下降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8.0万亩,比上年增加6.7万亩,增长4.7%。其中:烤烟种植面积52.4万亩,增加4.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4万亩,增加2.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6.7万亩,增加3.3万亩;亚麻种植面积2.4万亩,减少3.7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为66.7:33.3,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产量94.3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秋粮72.0万吨,与上年持平;夏粮22.3万吨,增长1.7%。
表3: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942951 |
0.4 |
烤烟 |
80086 |
23.3 |
蔬菜 |
1034969 |
20.5 |
油料 |
33747 |
7.3 |
水果 |
96090 |
10.9 |
甘蔗 |
13380 |
-16.9 |
药材 |
3662 |
90.8 |
茶叶 |
907 |
2.1 |
核桃 |
11446 |
-0.8 |
板粟 |
4727 |
11.6 |
花椒 |
485 |
7.3 |
全年肉类总产量24.1万吨,增长6.2%;牛奶产量3375吨,增长29.8%;禽蛋产量5703吨,增长4.9%;蜂蜜产量902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9464吨,增长6.9%。大牲畜年末存栏92.7万头,增长0.5%;生猪年末存栏178.9万头,增长1.4%;羊年末存栏124.7万只,增长1.3%。
全州有效灌溉面积17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6.0万亩。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122.1万千瓦,增长7.1%,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21.2万千瓦,增长10.5%。农村用电2.44亿度,增长9.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0.6万吨,增长5.1%;农药施用量2446吨,增长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2.9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1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7.3亿元,增长27.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5.6亿元,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1.5亿元,增长20.3%。
烟草制品业、天然药加工业、冶金矿产业(规模以上)实现增加值42.0亿元,增长17.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5%。其中: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39.5%;天然药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1.7%;规模以上冶金矿产业实现增加值14.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23.3%。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3.86亿元,增长17.0%。其中:实现利润10.96亿元,增长47.1%;实现税金22.9亿元,增长6.6%。
表4: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减% |
原煤 |
万吨 |
163.2 |
-2.3 |
焦炭 |
万吨 |
55.5 |
1800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59909 |
18.4 |
其中:水电 |
万千瓦时 |
42838 |
7.0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吨 |
2062 |
-1.1 |
水泥 |
万吨 |
61.3 |
9.7 |
卷烟 |
万箱 |
56 |
2.9 |
农用化肥(折纯) |
万吨 |
4.2 |
78.8 |
复合肥 |
万吨 |
11.7 |
12.6 |
硫酸(折100%) |
万吨 |
10.2 |
65.6 |
中成药 |
吨 |
1024.6 |
81.0 |
生铁 |
万吨 |
84.2 |
76.2 |
粗钢 |
万吨 |
91.1 |
76.6 |
钢材 |
万吨 |
71.5 |
107.7 |
铝 |
吨 |
4670 |
38.2 |
铜 |
万吨 |
1.7 |
19.6 |
锌 |
吨 |
5215 |
92.2 |
钛白粉 |
吨 |
2665 |
15.5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6.3 |
5.9 |
全州97个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利润4685万元,增长31.2%,实现税金4887万元,增长16.8%。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723元/人,比上年下降1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在完成投资中,规模以上投资63.2亿元,增长34.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9.4亿元,增长49.1%;更新改造投资13.8亿元,增长27.1%;房地产投资6.2亿元,增长101.6%;其他投资3.8亿元,下降42.0%。规模以下投资9.3亿元,下降6.1%。规模以上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42.1亿元,增长36.7%;非国有单位投资21.1亿元,增长30.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新开工项目784个,比上年增长3.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城乡看,市级实现19.8亿元,增长15.5%;县级实现16.6亿元,增长11.7%;县以下实现18.9亿元,增长12.5%。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9.4亿元,增长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6.4亿元,增长2.3%;非公有制经济实现45.9亿元,增长15.7%,其中个私经济实现35.3亿元,增长14.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31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7.5%。其中:出口额2990万美元,下降47.7%;进口额320万美元,下降45.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州内公路通车里程141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6公里,一级公路14.61公里,二级公路141.48公里。年末全州民用机动车拥有量142080辆(个人126591辆),比上年增长24.4%。其中:汽车37737辆(个人23682辆),增长17.4%;拖拉机16357台,增长1.9%;摩托车87958辆(个人86774辆),增长33.3%。机动车驾驶员173561人。全年完成客运量1293万人,旅客周转量87246万人公里;货运量1332万吨,货运周转量84031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8亿元,增长11.5%;电信业务总量5.00亿元,增长11.4%。订售报纸2166万份,订售杂志112万份,收发国内信件553万件。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68.2万部,比上年末增加5.6万部,增长8.9%。其中: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4万户,年末达到28.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2万户,年末达到39.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6.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2部。新增互联网用户36813户,年末达93002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79.7万人次,国际游客3629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6.1%、下降45.9%。实现旅游总收入13.6亿元,增长59.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3.6亿元,增长60.6%,旅游外汇收入523万元,下降47.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17亿元,比上年增收1.58亿元,增长5.0%。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0.30亿元,增长0.8%;地方财政收入12.87亿元,增长12.4%。州内地方财政支出37.26亿元,增长15.0%。
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85.0亿元,比年初增长1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7.1亿元,增长18.5%。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5.8亿元,比年初增长12.1%。金融机构净投放现金13.4亿元,增长32.8%。年末存差69.2亿元。
全年州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0096.2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29080.2万元,增长32.9%;赔款支出4077.1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 11016万元,增长15.4%;赔款支出5556.5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州国民教育系列学校1308所,比上年减少12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在校生5692人,专任教师372人;普通中专学校17所(不含成人中专学校10所),招生5356人,在校生12211人,毕业生5677人,专任教师783人;高中26所,招生11626人,在校生28117人,毕业生6722人,专任教师1907人;初中138所,招生32937人,在校生108165人,毕业生39704人,专任教师6746人;小学1125所,招生35033人,在校生213457人,毕业生33362人,专任教师1247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44人,在校生278人,专任教师40人。幼儿园135所,在园人数40698人。
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94.3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7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6.52%。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87.77%,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42.0%。教育部门主管录取的大学生6199人,比上年增长15.3%。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93%、97.20%和86.58%。
全年列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70项,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全年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州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0项。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2.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组织科技培训80.4万人次。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含群艺馆1个),博物馆4个,文管所9个,乡镇文化站128个。全州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覆盖率95.55 %,广播覆盖率95.5%。全年出版报纸312期,873.6万份。全州有档案馆11个。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门诊部、诊所630个,其中:医院38所,农村卫生院126所,妇幼保健站11所,诊所429个。有卫生技术人员7235人,其中:执业医师2669人,执业助理医师745人,注册护士227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569张,其中医院床位4701张。
全年体育健儿参加省级及以上体育竞技比赛获得奖牌92枚,其中:金牌19枚、银牌29枚、铜牌44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州总人口2566622人,比上年增加4857人,增长0.2%。其中:农业人口2205772人,增长0.3%;非农业人口360850人,下降0.7%。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837615人,占总人口的32.6%,其中彝族人口679922人,占总人口的26.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1.2%。万人以上少数民族有彝族(679922人)、傈僳族(50778人)、苗族(41058人)、回族(20324人)、傣族(20647人)和白族 (15418人)。年人口出生率12.71‰,死亡率7.72‰,自然增长率4.99‰,比上年上升0.21个千分点。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5.5。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23元,比上年增加201元,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5元,比上年增加556元,增长6.4%。年末全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2.9平方米。全州1049个村委会,有997个通程控电话,1042个通公路,1048个通电,1004个通自来水。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5384人,比上年增加3369人,其中:在职职工64442人,离退休人员30942人。参加失业保险109827人,比上年增加261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671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84296人,比上年增加4879人。参加工伤保险41125人,比上年增加4317人。参加生育保险37136人,比上年增加328人。
全年有4.9万城镇居民领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年民政优扶革命伤残军人552人、在乡复员军人2907人。全州有养老院130个,收养1311人;有福利院4个,收养42人。
十一、资源与环境
年末全州耕地面积230.82万亩。中小型水库1039座,总库容10.3亿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8万亩。有自然保护区19个,保护区面积287.7万亩,其中国家级保护区面积48.6万亩。森林覆盖率60.7%。
全年降雨量853毫米,年平均气温16.9℃,年日照2207小时。在县市政府驻地中,双柏县和大姚县的空气质量为一级,其他县市为二级。
年末全州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02平方米。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21万吨/日;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645万标立方米/小时,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4.5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1%。
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307起,造成140人死亡,3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6.5万元。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2004年、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非公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国家和省规定以经济普查数进行调整,其绝对数、增长速度和三次产业结构均以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数据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有资质建筑企业是指在我州登记注册的资质在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