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2-0106002 公开目录:县市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2日 文  号:
标 题:
禄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成文日期:2021年09月16日

禄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

第一章  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

第一节  五年砥砺奠定发展新基础 2

第二节  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和挑战 6

第三节  开启“拼搏禄丰”新局面 11

第二章  科学谋划三大空间布局 18

第一节  生产力空间布局 18

第二节  生活空间布局 21

第三节  生态空间布局 22

第三章  高质量建设全州发展引擎 24

第一节  主动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24

第二节  主动服务和融入重大区域战略 24

  全面促进消费 26

  扩大有效投资 27

第四章  高质量建设滇中城市群重要战略枢纽 30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30

第二节  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31

第三节  构建区域性能源保障网 32

第四节  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3

第五节  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 34

第五章  高质量建设滇中城市群县域改革开放窗口 36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36

第二节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40

  高质量打造创新驱动引领 42

第一节  构建创新型科技体系 42

第二节  聚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43

第三节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4

第四节  聚力打造人才强市 45

第七章  高质量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48

第一节  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48

第二节  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54

第三节  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58

第四节  建设“数字禄丰” 65

第五节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67

第八章  高质量打造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69

第一节  优化城镇发展体系 69

第二节  建设滇中水韵康养城 70

第三节  提升集镇发展水平 73

第四节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74

第五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75

第九章  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77

第一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77

第二节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79

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81

第四节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82

第五节  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换 84

第十章  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86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86

第二节  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 88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90

第四节  深化农村改革 93

第五节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93

第十一章  高质量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示范区 95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95

第二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96

第三节  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96

第四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97

第十二章  高质量打造美好生活样板区 99

第一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99

第二节  实现更充分就业 99

第三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101

第四节  推进健康禄丰建设 104

第五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07

第十三章  高质量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112

第一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12

  加快推进法治禄丰建设 113

  建设平安禄丰 114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117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 119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 122

第一节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22

第二节  强化规划引领 122

第三节  强化政策统筹 123

第四节  细化责任分工 123

第五节  推进项目实施 123

第六节  加强监测评估 124

附表:禄丰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126

附件: 130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禄丰撤县设市后第一个五年,也是禄丰解放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拓展空间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激活发展动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开启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

《禄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禄丰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禄丰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期推动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是凝聚全市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记使命开拓进取、顽强拼搏,认真贯彻实施州委1133发展战略1361工作思路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多项工作走在全州前列,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五年砥砺奠定发展新基础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以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8.16亿元,年均增长9%提前实现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目标。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84914035人均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前列外贸进出口总量和增速全州第一。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长期处于前30位,先后被评选为全省跨越发展进位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三次产业比重由23.531.445.1调整为21.836.441.8稳粮稳烟、增果增绿、扩菜扩花优畜优禽成效明显,粮食生产连续五年突破20万吨并跻身全国产粮大县行列,现代烟草提质增效,禄和智生奶牛现代化产业园、唐人神年产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等重大农业项目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加快培育,绿色硅、绿色钛、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在全州地位举足轻重,禄丰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22 %两核一极六带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金山古镇和恐龙谷二期建成运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勤丰、广通两个物流枢纽建设提速,现代通信、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加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三五期间新增公路里程1464公里,禄丰跨入高铁时代,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十二五时期的11.7倍。武易高速建成通车,昆楚大复线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彩鄂公路建设和320国道、高黑线油路提升改造,一平浪沙矣旧至元谋花同四级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运车辆,自然村通路的目标。滇中引水禄丰段、响水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西河水库下闸蓄水,稗子田水库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易地扶贫搬迁应急配电网建设;推进110千伏变二期工程及110千伏广通输变电工程,电力、油气等能源设施成为国家和省州重大战略枢的关键节点。所有乡(镇)镇区实现4G全覆盖。勤丰镇、广通镇纳入省州重点物流枢纽规划布局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1个贫困乡(镇)、1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6362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禄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7个标志性战役取得实效,环保问题扎实整改,全市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率均达99%以上;省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成功申报国家森林乡村3个,12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森林覆盖率达到65%;完成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实施重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退出,推进金山工业片区污水处理厂、勤丰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建立642个农用地土壤状况信息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金融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严控债务增量、压减存量,坚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一核两心四重多点城镇布局逐步形成,六城同创稳步推进,街长制全面落实,产城融合、产园融合初具雏形。黑井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棚户区改造、亚行项目、健康步道、金山广场等一批项目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恐龙元素遍布城区,十里樱花、十里竹廊、十里河湖和30万平方米沿河绿地景观带逐渐呈现。坝区15乡村生活圈初步构建,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效果显著,村庄亮化行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常住人口镇城化率54%,城镇化水平位居楚雄州第二。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12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85.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31%;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残疾儿童年入学率达95.45%。城乡基本养老、疗、失业保险参保率达95%,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市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中医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云检验、云心电、云影像、县乡远程会诊实现全覆盖,中彝医适用技术广泛推广。养老设施设备和居家养老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得到巩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方式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造禄丰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广通镇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禄丰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平台公司改革卓有成效,代理招商和总部经济、促进农村居民进城购房、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集中组织建设、村庄生活垃圾污水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撤县设市目标成功实现开放合作成效明显,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684项,州外到位资金765亿元。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国家安全防线不断筑牢,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七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理目标圆满完成,法治禄丰建设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法律监督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快速推进;平安禄丰建设深入开展,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目标任务,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信访包案制度全面落实,各类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雪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基本建成,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测评在全州位居前列。

第二节  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外部形势

从国际国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期,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从全省全州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定位将全面落实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省情新内涵将不断丰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深入推进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将加快形成。全州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1133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全市来看州委、州政府将禄丰作为全州发展的核心引擎”、“四大走廊的核心节点和打造世界光伏之都核心区、绿色钛谷、云南最强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的主战场。随着市委1361工作思路的深入实施,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交通、电力、水利、能源、物流五大枢纽更加完善,一产特色鲜明、二产支撑有力、三产亮点突出的产业高地形成规模,大企业、大项目的潜能竞相迸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禄丰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二、面临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为禄丰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并作重要讲话,为云南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禄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为谱写好中国梦禄丰篇章贡献力量。

国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释放新的发展动能。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禄丰成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要素循环的重要节点,进一步发挥枢纽节点作用,拓展国内外合作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实施,为禄丰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对禄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对外开放合作、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带来重大机遇。

国家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为禄丰扩大有效投资带来的政策性机遇。有利于加速建设数字禄丰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城乡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云南省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群发展,为禄丰拓展发展空间带来了重要机遇。有利于推动禄丰与滇中城市在产业、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配套领域协同发展,将禄丰打造成为滇中新区西部拓展区。有利于禄丰接轨昆明,深度融入昆明周边1小时经济圈、物流圈、生活圈。有利于禄丰与楚雄高新区共建合作机制,加快打造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云南深化三张牌内涵,发展壮大重点产业,禄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来了机遇。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极大激活禄丰发展优势。将进一步推动禄丰特色产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对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和健康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集群带来重大支持。

禄丰撤县设市,带来的历史机遇。禄丰撤县设市,将加快禄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发挥滇中城市群和滇中经济圈重要的区域性节点城市功能。将有利于产业、人才、资本汇集,加快产城融合,提高禄丰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助推昆明市和楚雄州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促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形成重要支撑。

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9:1,东西部城镇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尚需优化和完善。在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等方面发展不够充分,创新主体动力不足,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还不充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在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亟待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禄丰位于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是长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占全市国土面积8%的坝区承载了全市60%以上的人口,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工业开发强度大;部分地区污染物富集恢复难度较大工业企业散乱污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矿产开发不够科学合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乡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大气环境综合防治力度不强,未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土壤防治基础薄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市区污水配套管网未完全实现雨污分流,镇村两污处理设施建设缓慢

政府性债务化解和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大。财政增收渠道收窄,收入结构单一,对重大建设项目产生的一次性税收收入和少数几个纳税大户依赖度过高;新的支柱税源培育不足,稳定可持续增长的税源较少。招商引资筑巢引凤成本较高,刚性支出增长较快,三保任务艰巨。融资渠道狭窄,手段单一,国有投融资平台市场化程度低,融资能力不强。随着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偿债高峰期的到来,财政收支矛盾将愈发突出,政府性债务化解和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巨大。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城区学校布点不均衡、数量不足,山坝区学校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缺乏,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能满足传染病防控需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匮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健身、文体活动和举办赛事等需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禄丰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立足基本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拼搏禄丰精神凝聚发展合力,扎实推动禄丰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开启拼搏禄丰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站在撤县设市新起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行动,以市委1361工作思路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努力建设水韵龙乡、康养之城、产业高地、美丽禄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走在前。

二、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定位

水韵龙乡。坚持以恐龙文化为魂、山水田园为景,着力实施生态文明城乡规划建设,把禄丰建设成为山水环绕、人水相亲、田园相伴、文化相融的现代山水田园新城镇。

康养之城。坚持全境康养、全域旅游,着力完善大健康产业链,把禄丰建设成为集 休闲度假、旅居康养、养生养老于一体的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产业高地。坚持两型三化,着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工农互促”“三产勃发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高地。

美丽禄丰。坚持人为核心、品质塑造,持续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将禄丰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人的昆明美丽后花园

四、远景展望

二〇三五年,禄丰市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在全省排名实现争先进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力争高于全州平均水平、高于滇中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全州发展的双核引擎之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创新型禄丰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禄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文化强、教育强、人才强、体育强、健康禄丰,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面建成水韵龙乡康养之城产业高地美丽禄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群众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禄丰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五、发展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禄丰发展基础及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区域经济的进位先锋。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高于滇中平均增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州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支撑有力,成为驱动楚雄州经济发展核心引擎。

品质生活的理想家园。城乡空间布局深度优化,功能设施齐全,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交通住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全州、全省前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大满足,城美业盛、智慧便捷的品质生活成为城乡居民触手可及的现实场景。

生态文明的典范样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不断巩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生态禄丰

改革创新的重要窗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有利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企业、产业、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改革攻坚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建强新窗口的机制体制有效形成,推动禄丰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

社会文明的实践表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充分满足,精神力量充分凝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取得重大突破切实打造崇德尚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现代文明之城。

现代治理的示范标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省级平安县达标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心城区和集镇建成区全要素精细化管理达标率达100%将禄丰打造成为具有时代特征和禄丰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标杆

专栏1  禄丰市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目标

年均增速

[累计]

指标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08.16

400

11%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4.79

7.65

9.8%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3.57

60

[6.43]

预期性

4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5.4

35

[9.6]

预期性

5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0.98

2

[1.02]

预期性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

%

15

40

[25]

预期性

7

农产品加工产值总产值比

1.38

1.6

[0.22]

预期性

8

进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7.8

10

[2.2]

预期性

9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亿元、%

1.46

4

22.3%

预期性

10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2.1

3.5

[1.4]

预期性

1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1

5.71

[2.61]

预期性

12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

20

30

[10]

预期性

1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39849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0%

预期性

14

城镇调查失业率

%

2.83

5.5

[2.67]

预期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3.5

15

[1.5]

约束性

16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2.05

2.7

[0.65]

预期性

17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5

95

[0]

预期性

18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

1.2

2

[0.8]

预期性

19

人均预期寿命

76.5

77

[0.5]

预期性

20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

%

4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1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

%

3.89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达标率

%

97.2

97.2

[0]

约束性

23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

%

75

85

[10]

约束性

24

森林覆盖率

%

65

66

[1]

约束性

25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22

22

[0]

约束性

26

电力装机

万千瓦

39

45

[6]

预期性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数按2020年不变价;[ ]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章  科学谋划三大空间布局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完善功能配套,厚植生态底色,丰富城市内涵,彰显文化特色,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第一节  生产力空间布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缩小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构建一核两园三生产力空间布局。

一、打造楚雄高新区禄武产业发展核

站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新区规划实施。推动与滇中新区、武定产业园区合作,打造滇中新区西部拓展区,促进禄丰、武定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重点打造新型重工产业、绿色新兴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中国绿色硅都、中国绿色钛谷、中国绿色铜产业聚集基地、中国新材料绿色制造基地、中国绿色石化基地。

二、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园

金山棠海片区。全力建设以绿色硅、绿色钒钛钢铁、现代商贸物流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园,打造成为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的核心区绿色钒钛金属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城。

罗次土官片区。全力建设以绿色钛锆、绿色化工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园,打造成为云南钛产业集聚创新区和全球最大海绵钛生产基地、绿色石化基地、云南最强绿色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

三、形成三个生态农业差异化发展区

高海拔地区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大力开展增绿增花增果行动,在黑井、妥安、高峰、和平、土官布局4个优质石榴、小枣、苹果、桃、梨主要水果种植带,示范带动全市林果产业发展。

中海拔地区重点发展粮食、烟草、畜牧产业。以低热河谷区、温暖坝区、温凉坝区为重点构建水稻、玉米、优质小杂粮种植基地,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在中海拔地区稳定烟叶种植面积,巩固烤烟产业健康发展。以彩云、金山、黑井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以和平为核心建设奶牛健康养殖示范园。

低海拔地区重点发展果蔬、花卉产业。以武易高速公路以及彩云镇、金山镇、中村乡一线三点为主轴和核心,做强做大花卉产业。巩固发展萝卜、辣椒、大棚和冬早露地蔬菜、青早蚕豆、甜脆豌豆种植基地。

四、构建四条联动发展高速经济

昆楚大复线和和成昆铁路沿线经济带。带动勤丰、和平、金山、中村、一平浪、广通,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加快金山工业商贸物流核心区、勤丰物流园区和广通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支持长田物流港建设,努力打造滇中制造业供应链基地和楚雄州重要物流节点,构建立足滇中、辐射滇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

武易高速公路经济带。带动仁兴、碧城、勤丰,重点发展现代烟草、绿色食品、新材料、冶金化工、石化、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产业加快传统冶金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铜搬迁项目落地,预留好石化产业园发展空间。发展高端钛材料,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钛产业集群,努力将勤丰片区打造成千亿级产业园区。

安楚高速公路经济带。带动土官、恐龙山、彩云,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特色养殖、特色蔬菜、花卉产业打好恐龙牌,整合禄丰世界恐龙谷景区、侏罗纪小镇、中山等资源要素,打造禄丰世界恐龙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星宿江自然风光旅游示范带。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示范,云岭牛养殖场、彩云花卉产业休闲园建设,探索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路径

牟元高速公路经济带。带动妥安、黑井、高峰,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旅游文化业。围绕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妥安、黑井旅游连片联动发展,构建黑井盐文化体验核心区琅井红色文化旅游区和龙川江禄丰段农旅观光休闲区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村落田园、森林茶园、假日农场打造一条具有厚重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古镇古村经济带。

第二节  生活空间布局

全力发挥禄丰市作为楚雄州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其联通昆楚的区位优势,推动形成接轨昆楚、核心引领、联动武定一主两副四重多点十特色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一、突出一主引领

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增强产业支撑力,加快人口聚集,激发产城融合发展活力,打造成品质生活引领区。

二、强化两副承载

广通副中心。融入楚中1+4+1城镇群和楚雄半小时经济圈建设。主动承接楚雄、昆明、攀西地区仓储物流保障功能。全面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城镇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

碧城副中心。融入昆楚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昆明1小时经济圈建设,打造滇中宜居新城,进一步拓展向上链接市区、向下带动乡村功能,更好承载市区产业、人口外溢。

三、拓展四重辐射

加快推进仁兴、土官、彩云、一平浪四个重点乡镇集镇开发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产业体系,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四、形成多点支撑

不断完善镇村人口集聚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五、打造十个特色

有序推进黑井古镇、侏罗纪小镇、东河水乡小镇、龙泉森林温泉小镇、乌龙潭桃花源小镇、碧城鲜花温泉小镇、金山绿水田园小镇、石门湖运动康养小镇、一平浪工业文创红色旅游小镇、大窝竹溪农旅小镇10个特色小镇建设。

第三节  生态空间布局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格管已划定的生态红线保护面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有机联动,构建两江三山、四湖百库成网千龙头生态空间布局。

一、突出两江管控

加强星宿江、龙川江两江流域及其支流水系生态修复和治理,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加快生态廊道建设,构建枕山襟江、群峰连绵、碧水环绕、水网纵横的自然本底特征。

二、加强三山保护

强化雕翎山、五台山、樟木箐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域生态基底,确保区域生态基质空间生态维育功能的发挥。

三、实施四湖百库成网千龙头工程

增强东河、西河、石门、沙龙四个中型水库以及遍布全市的200余个小型水库水生态调蓄能力,大力实施库库联通”“河湖联通水龙头工程,构建水系成网、节点联通、科学调度的水网格局。


第三章  高质量建设全州发展引擎

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促进消费,扩大有效投资,聚力打造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第一节  主动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供需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实现产品、服务供给 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畅通产业循环,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联动融合,实现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有效衔接,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畅通要素循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畅通内外循环,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提升出口质量。

第二节  主动服务和融入重大区域战略

高标准融入、高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主动服务滇中崛起,加速与滇西一体化协调联动发展,确保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建设走在全州前列。

一、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主动服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依托京昆高速、杭瑞高速等,加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攀西经济区等协同发展,构建优势对外开放通道。主动加强与中部和东部等地区的对接交流,推进合作发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对外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聚集光伏、钛材、数控机床等产业,打通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堵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更多发展要素汇聚,提升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带动禄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

以禄武产业新区建设为带动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较大优势,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探索建立与滇中新区、楚雄高新区合作机制,将禄丰片区打造成为滇中新区西部拓展区推动形成楚雄高新区辐射带动、滇中新区拓展拉动的新格局依托禄丰武定富民昆明一线的钛产业园集聚发展,形成钛铁矿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钛白粉)钛型材(钛合金或涂料)完整产业链。加快与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协作,构建硅光伏、硅化工、硅电子产业链,吸引更多光伏企业布局禄丰。推进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协作,围绕研发、整机生产、关键零部件加工和系统集成服务等产业链环节,推动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全力突破产业瓶颈。打造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三、主动服务和融入昆明都市圈

建成昆明与楚雄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抢抓昆明都市圈引领滇中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依托昆明主中心与楚雄1.5小时交通圈,积极推进禄丰与昆明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防共治、产业园区共融、功能平台共用,推进户籍、养老、医疗、教育、人力等资源信息互通互认,形成一轨同城、双向赋能、多维协同发展态势。打造最优化的营商环境、配套最完善的产业链、强化最完备的人才科技支撑,抓住昆明疏解非城市核心功能的产业外溢机会,依托优质的要素保障和环境空间容量,积极承接昆明产业外溢,吸引高质量企业入驻。全力保障昆明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加快打造都市近郊型旅游目的地,成为假日经济、后备箱经济、周末经济、庄园经济最有力的支撑。

  全面促进消费

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消费,创新消费模式,培育新型消费主体,打造滇中城市群市域消费热点。

一、提升传统消费

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促进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提升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消费。依托金山古镇、侏罗纪特色小镇、国际商贸城、铜锣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和城市黄金地段,打造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经济圈,加强商业中心、禄丰味道特色美食街区和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建设,引入新兴业态,挖掘消费潜力。构建城市核心商圈、社区便民商圈,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

二、培育新型消费

扩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中介咨询等服务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假日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培育时尚消费,积极发展体验式等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加快汽车旅馆、文化产业园、艺术街区、步行街等建设。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倡导绿色消费,管理流通企业采购和销售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满足和引导居民绿色消费需求。

三、激活农村消费

完善农村线上线下商业网点,提高农村商品供给质量,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吃穿住行用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鼓励和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推动乡(镇)将商贸流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有机结合。

  扩大有效投资

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增动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率,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一、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重点项目投资基金支持,用好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落实构二破三”“调二提三抓项目稳投资机制,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加快补齐五网基础设施短板。聚焦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导向,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和关键短板持续发力,全力抓好工业、农业、数字经济、生态环保、旅居康养、房地产、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

二、着力扩大工业投资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改造,提高工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绿色硅、绿色钛、先进装备制造、钒钛等产业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加快项目落地。突出项目支撑,加强与大企业集团合作,在招大引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提升以绿色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投资,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优化投资结构

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健全投融建管营、本息全覆盖全链条推进机制。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信心,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形障碍,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外资项目服务力度,增强外商投资企业长期投资信心。

专栏2  重点领域投资方向

综合交通。完成投资170亿元,加快推进昆楚大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武定至禄丰至双柏高速公路(禄丰段)、牟定至元谋高速公路(禄丰段)、几子湾至黑井公路建设、禄丰至大荒地县道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农业农村。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快建立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水利。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滇中引水禄丰段工程、响水河水库、黑井芹菜沟水库引水工程,加快东河水库扩容、绿汁江大型灌区(禄丰片区)、楚雄州龙川江大型灌区(禄丰片区)等项目建设。

工业。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龙佰新立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建设项目、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项目,70GW单晶硅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金山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碧城数控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

旅游文化。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黑井特色小镇、侏罗纪小镇建设项目、金山田园综合体、罗次温泉康养小镇等项目。

现代物流。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德胜物流、勤丰物流园区、长田物流港、新亚行国际商贸城项目。

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县城和城市更新项目、铜锣湾广场、石甄子片区开发等项目。

社会事业。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市第二高级中学、市城区幼儿园、市医院综合楼、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


第四章  高质量建设滇中城市群重要战略枢纽

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强化枢纽地位,发展枢纽通道经济,为禄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构建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普通干线公路网为基础,民航、铁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禄丰与滇中城市群互联互通水平。积极争取城际高速、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推进昆楚大高速铁路楚雄至武定滇中城市群环线铁路新建工,构建三纵三横铁路网。实施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牟定至元谋牟元高速)、武定至双柏(武双高速)高速公路建设和昆楚大高速公路续建工程,推动形成三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网,力争实现乡乡通高速目标。实施国道省干道升级改造工程,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加快绿汁江美丽公路、几子湾至黑井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改造和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积极争取支线航空通用机场建设。提升禄丰客运站、货运站、乡(镇)综合交通服务中心等为主的交通枢纽建设水平,增强客货运输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强交通与邮政融合发展,改造提升邮政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乡、村三级交通邮政综合服务网络体系。2025年,基本构建起高速、高铁纵横交错的高质量综合立体网络,实现半小时直达昆楚、通达全市。

专栏3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机场。争取A3级通用机场。

铁路。开工建设昆楚大丽高速铁路禄丰段。新建滇中城市群环线铁路禄丰段50公里,广通、棠海、勤丰营铁路货运枢纽提升改造,云南铜业搬迁建设铁路专用线建设,高铁站建设项目。

公路。新开工牟定至元谋、武定至禄丰至双柏高速公路。续建国高G5621昆楚大高速扩能工程。开工建设省道S215(武定至安丰营)提升改造建设项目、省道S216(一平浪至元谋)提升改造建设项目、省道S218(广通至牟定)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禄丰东绕城一级公路、禄丰至大荒地县道提升改造建设项目、禄丰市火中线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智慧交通。完善交通通信信息网络,推进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继续实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旧桥梁改造、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加大重点路段和危桥的交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在班线客运、城乡公交、出租客运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节  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抢抓兴水润滇工程建设机遇,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推进滇中引水禄丰段工程、东河中型水库扩建为大(二)型水库市区至恐龙谷供水管网工程、响水河、鲁支河水库、罗申河、杞栽等水库新建工程,戴家冲水库、大跃进水库扩建。加强重点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黑井芹菜沟水库引水、西河水库至恐龙谷引水和东河水库提水至勤丰工业园区工程,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调蓄能力。加快绿汁江大型灌区(禄丰片区)、楚雄州龙川江大型灌区(禄丰片区)等大型灌区建设,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积极开展南河、西河、甘冲河、老北河等9个中小河流治理和部分山洪沟治理工程,推进星宿江、东河水库以及龙川江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治理,开展禄丰市水文站国控断面排污口整治,完成石门水库等3个病险水库和巴格里水闸的除险加固,增强水利治理水平,提升水利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补齐工程性缺水短板,增强城市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结合河长制制度,建设智慧水利管理体系。

专栏4  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积极开展东河中型水库扩建为大(二)型水库、罗申河中型水库、杞栽小(一)型水库、鲁支河小(一)型水库建设工程,戴家冲、大跃进水库扩建工程,绿汁江大型灌区建设等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响水河水库、黑井芹菜沟水库引水工程、市区至恐龙谷供水管网工程、城镇供水一体化项目。

防洪建设工程。新建龙川江黑井段丁家庄至三家村、法龙至八格里闸河道治理工程,碧城大西河黄坡至西营段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

水环境治理。新建舍资河、南河、西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程,新建星宿江城区段、东河水库、普渡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水利信息化。加快推进天空地一体化信息感知系统、数字水利大数据中心、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智慧运维系统建设,推进禄丰数字水利建设。

第三节  构建区域性能源保障网

以建设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核心,统筹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着力调整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围绕产业发展布局,优化输配电网建设和布局实施重要节点输变电站扩能改造城乡输变电增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工程,建设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积极争取石油储备项目和全市油气管网构建,加快推进金山、勤丰、土官等片区天然气利用支线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率。推进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把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发展优势。推进城区、居民小区、高速公路、景区等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专栏5  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500千伏龙平变电站,转接腰站及禄丰变负荷,220千伏阿禄线π接进开关站;新建110千伏广通变电站、扩建110千伏果园变电站、规划110千伏勤丰园区变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扩建恐龙山变电站1座,增容改造甸心变、高峰变、大德变、罗川变电站4座;新增10千伏出线15回,10千伏联络线路17回,户均配变容量提高到2.51千伏安/户,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789%,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52%,实现配电网自动化100%全覆盖。全面解决重过载、低电压及高耗能配变及局部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电网升级和因充电桩布局需改造纳入智能电网建设专项规划。在现有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主城区优先布局。到2025年,完成14个乡(镇)覆盖,75个充电桩建设。

第四节  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紧密结合数字云南建设工作,加快布局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等新型基础设施,构建高速、泛在、安全、开放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实施4G网络补短板工程,推进农村偏远地区、自然村等区域4G网络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实施城区和农村地区宽带双提升行动,加快三网融合,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率先在重点区域推进5G商用部署,实现城区及各乡(镇)、旅游景区、产业园区、重要交通站点、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覆盖。推动物联网、IPv6、公共场所免费WiFi等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推进交通、能源、物流、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提高工业生产、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的智能化水平,打造城市大脑”“工业大脑”“政务大脑

第五节  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

加快物流通道建设,实现与楚雄、磨憨、河口、瑞丽等高效链接,加速与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按照一园四中心物流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综合物流通道,把禄丰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群重要物流节点,促进现代物流业提档升级。完善、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级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社区)物流服务点,促进物流降本扩量、增效。发展多式联运、跨境物流、城乡高效配送、冷链物流、供应链集成等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建设智慧园区、智能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推动禄丰建成立足滇中、辐射滇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商贸物流园

专栏6  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重点方向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推进禄丰市勤丰物流枢纽、广通物流园区、金山棠海物流、德胜物流网络货运平台、山东邦克长田物流港、和平冷链物流、彩云、恐龙山特色农产品等物流项目建设。

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市级配送中心1个、乡(镇)新型商业中心2个、乡(镇)村农(集)贸市场5个。


第五章  高质量建设滇中城市群县域改革开放窗口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把禄丰建设成为滇中城市群县域改革开放窗口。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工程,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改革完善政府要素调节与监管机制,逐步形成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领导干部挂联机制,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违法严惩制度。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新领域新业态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

三、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贯彻落实好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深化全市改革创新成果,逐步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潜在动能。严格执行落实国家、省税收优惠及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优化互联网+提高税收现代化水平,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竞争能力。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明确计划期内的重大项目,并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统筹安排、规范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

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健全政府补贴、助学贷款、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医保资金打包付费制,巩固创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关爱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进一步规范殡葬管理。

、深化广通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扩大广通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权责清单管理制度,规范行政职权承接,建立动态调整和评估问效机制。构建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巩固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优化党政机构设置,科学设置事业单位,健全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完善各类组织议事制度,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建立人员岗位统筹管理制度,推进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扩大财政自主权,合理划分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支出责任与收入规模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基层民主决策和权力监督机制,建立行政行为和绩效监督评估机制。

六、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的政务服务新环境。继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非禁即入。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继续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全面落实企业开办一窗通。推进减证便民”“证照分离改革,深入实施企业帮办代办制度,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化,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和运行。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制定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清单、简化投资建设项目报建手续,压缩前置审批环节。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建立投资项目三个清单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加大对守信失信企业联合奖惩力度。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开放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完善好差评”“红黑榜制度,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二节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坚持主动融入、全域开放,全面参与国家、省重大战略发展中的分工合作,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和范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完善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

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辐射中心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深化与陕西西安、河南焦作、成渝经济双城圈、攀西经济区等地区合作,建立对外开放通道和窗口。加快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加速打造楚雄州东部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禄丰产业园区、禄丰业园区勤丰综合保税区、勤丰工业物流枢纽、金山物流枢纽、广通物流园区、彩云恐龙山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配套完善交易、仓储、分拨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国内外高载能产业交易中心等建设,着力打造云南省物流集散中心和互联网企业货物区域分中心。

二、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积极利用外资,发挥外贸的促进作用,实施育主体、增品种、拓市场行动,突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培强壮大实体企业,实施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挖掘硅、钛、数控机床、空港蔬菜等产品出口潜力,积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外贸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全面落实促进外贸发展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大对外交流推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南博会、南亚东南亚投资贸易洽谈会、昆交会等推介活动,进一步拓进出口市场。探索发展贸易新业态,大力推动互联网+外贸,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带动特色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到2025年,培育跨境电商企业1-2户,力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5亿美元。

三、突出抓好重点产业招商

立足区位资源、产业比较优势,更加注重选商引资,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精准性。强化一把手”“点对点产业化、专业化招商,坚持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实施以商招商、全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探索建立强链、补链、延链产业集聚平台,以式招商激发式效应。聚焦优势特色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链延伸特色旅游医疗康养、温泉资源开发等重点产业,坚持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在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禄武产业新区飞地经济模式,开展合作项目示范。积极探索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统筹兼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项目招商。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机制,保障优质项目落地落实

 


  高质量打造创新驱动引领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人才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高质量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

第一节  构建创新型科技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与深化改革并重,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能力

建设完善市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构建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的创新体系,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政策衔接,大力开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实力,重点对制约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的技术瓶颈进行协同攻关,加大新一代信息网络等产业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和转化机制,争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全面推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确保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省、州目标。

二、科技市场建设

支持科技大市场集成创新驿站、仪器文献共享平台、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平台,打造一站式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实现省网上技术市场-市技术市场-市域科技型企业的组织体系良性运作。大力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和品牌企业,鼓励个体工商户、社会自然人申请专利,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积极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三、完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体系

健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机制,按照国家金融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国际资本参与企业技术中心、双创基地等的建设持续改进对创业创新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立创业者、初创业者与投资机构的沟通渠道。探索建立风险资金池+银行+保险或担保等多种形式组合的金融机构风险补偿制度。鼓励设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2025年,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达到1%

第二节  聚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集聚创新资源,支撑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创业园区和双创平台建设。

一、加快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强化与楚雄高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积极推动禄丰产业园区成为楚雄州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引领区。围绕硅、钛、数控机床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构建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推进冶金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构建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服务。

二、积极建设双创平台

实施双创禄丰计划,加强建设土官省级创业园。积极引导科技园区、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组织等多元主体建设创业工厂、彝族文化创客空间、恐龙文化创客空间、农业、科技媒体等众创空间加快建设钛、等新材料省级孵化器、加速器。完善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培训活动,举办创业新星创新型企业评选活动,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第三节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重点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以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

一、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培育一批新材料、装备制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创建一批企业研究院、研发(技术)中心等平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二、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互补协同作用,大力推进以实体经济为主、以产品开发为纽带的新型产学研协同模式。加强与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科技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组建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培育自身科研团队,提升企业产品研发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锦润数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打造先进制造产业技术链。支持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出题出资委托科技创新平台开发和储备原创技术。

第四节  聚力打造人才强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等机制和配套政策,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一、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力度

做好省云岭系列 人才和州彝乡英才等重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大力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端科技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鼓励企业引进高级创新型人才适当给予奖励坚持双创引领,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抓好各类工业技术人才培育,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探索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突出实用型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教育、医疗人才、工人队伍和龙乡名匠,加快培养一批农村乡土人才、电商人才、主流网红人才。鼓励科研人员、科技特派员、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创新创业。鼓励全市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申报国家、省、州级人才项目。

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引育政策

健全政府抓推动、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奖有突出贡献人才。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制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按规定兼职或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建立城乡人才联合培养、交换、协作机制。教育、医疗等人才培引配套服务,推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专栏7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等工程。到202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以上,省级科技型企业5户以上。

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工程。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引计划。到2025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以上,引进培养省、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3人(个)以上,科技型企业家2名以上。


第七章  高质量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聚集产业高地建设,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坚决打好世界一流三张牌,构建5+4+4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全面提升城市化与产业化匹配度,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产业层次。

第一节  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壮大新材料绿色能源、高端冶金、绿色化工、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抢占现代工业发展制高点。持续做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文章,着力培育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绿色工业产业集群。

一、新材料产业

以产业链提升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为主线,不断做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力争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打造中国绿色钛谷。以勤丰、土官生产区为建设重点,发挥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云南钛业公司龙头作用,带动中小及产业转移企业,就地配套原材料生产或开展下游产品延伸加工,全面推进钛工业企业集群发展。着力建设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钛白粉)钛型材(钛合金或涂料)产业链。加快高纯高品级海绵钛产品开发,加强氯化钛白粉深加工,大力发展钛合金新材料。推进钛产业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建设,支持加大与军队、高校等研发团队和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力度,开展军用新材料研发和运用,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新建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打造云南钛业产业集聚创新区和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

打造绿色铜产业聚集基地。重点推进中铜西南铜业王家桥基地搬迁及铜产业园区建设,与现有滇中有色、楚雄矿冶和楚矿机械公司形成配套,构建铜精矿铜冶炼(阳极铜)阴极铜(电解铜)铜及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重点支持发展铜线(缆)、铜基合金、高精度铜板带材等铜精深加工,拓展和延伸铜金属材料的应用,加快引进和培育零部件、变压器、开关、控制设备、铸铜转子、铜工艺品等铜材深加工制造企业,支持研发航空航天、卫星通信、军工、轨道交通、船舶、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应用领域特种铜材产品。

打造绿色钒钛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德胜钢铁集团退城入园,建设绿色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积极开发引进钒钛冶炼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研发高端钒、高端钛、钒钛合金制品,做长、做大钒钛产业链,形成钒钛为主、钢铁为辅的产业格局。

二、绿色能源产业

打造中国绿色硅都。抓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利时机,抢抓硅光伏产业处于上升期的机遇,加快形成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为一体的硅光伏产业链。依托隆基单晶硅切片项目,拉长晶硅材料制造长板,积极发展光伏衍生产品、光伏发电逆控设备、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芯片硅、碳化硅等产业。积极引导硅粉利用、光伏玻璃、光伏发电、光伏废料利用等配套产业和研发设计、物流仓储、运营管理、检测检验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基地集聚,不断拓宽硅光伏产业发展路径建设完成三、四期各年产20GW单晶硅切片生产线,达70GW单晶硅切片产能,推进5GW电池组件生产、10万吨锂电池纳米硅负极材料项目建设,打造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的核心区。到2025年,全市绿色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280亿元。

三、高端冶金产业

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冶炼装备和配套设施设备,推进冶金行业全面提升和改进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加快推进德胜钢铁集团退城入园,深化与昆钢、铜等大企业集团合作改造提升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压延及加工,加快绿色钢铁技术创新,推动发展高性能钢铁材料和精深加工推广钢结构建筑及高强抗震钢系列建材应用打造云南省重要的冶金产业基地。2025年,全市冶金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

四、绿色化工产业

推动发展以石油化工、磷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提升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占比。到2025年,全市绿色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

石油化工。争取石化产业园落地勤丰,完成石化产业园前期各项规划工作,做好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启动物流保税区和草铺至园区输油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发展以炼油-乙烯装置为基础的核心石化产业群,重点发展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加工助剂、精细化学品、特种橡胶、石油焦炭、石蜡、沥青等为主的石化产业深加工,推动100万吨/年大乙烯生产线(含配套乙丙烯利用项目),100万吨/PX生产线,150万吨/PTA生产线建设。进一步向新型材料、纺织等相关产业辐射延伸,推进炼油副产品综合利用,建成云南省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磷化工。严格环境、生态、安全管理规范和要求,推动磷矿资源的分级利用,提高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磷石膏的安全处置及合理利用、生产废气中有害成分的回收处置。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医药级、电子级、食品级精细磷化工产品,加大水溶肥、缓释肥、多元素、多功能等新型肥料开发和生产。拓展应用领域,加大新材料领域的磷化物、磷酸盐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五、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

推进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主导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端装备产品。到2025年,全市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最强绿色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提升产业链韧性,补国内短板,实现进口替代。围绕研发、整机生产、关键零部件加工和系统集成服务等产业链环节,构建智能制造体系。以云南锦润数控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以智能数控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制造和农机机械制造为核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智能数控机床完整产业链,不断补链强链,绘制产业链精准合作图,引进钣金、数控系统、电气系统、功能部件等上下游企业入园发展,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开展制造业补短板拉长板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制造能力,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加快实现重大突破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产业化瓶颈积极参与国家机械行业新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园区公共服务研发平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推进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首台(套)产品认定评价与奖励机制鼓励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生产服务拓展延伸,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围绕工业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拓展智能+,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六、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集中力量推动金山棠海、罗次土官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关联性、集成性,着力构建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探索跨区域共建飞地园园中园共管园模式,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联合体完善工业企业亩产综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创新选商引资方式,强化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引大引强;建立重点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做强做实园区发展平台功能。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适度超前谋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行政服务、文体活动、物流配送、商贸休闲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居住、入学、就医保障,全面提升城市化与产业化匹配度。到2025 年,园区经济总量实现翻两翻,工业总产值达到 15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 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园区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专栏8  绿色工业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绿色钛发展重点工程。扩建现有海绵钛生产线达到2万吨产能,新建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项目,新建5万吨钛合金生产线项目。

绿色硅发展重点工程。推进绿色水电硅材一体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产规模为70GW单晶硅片生产基地,新建5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

绿色铜发展重点工程。推动中铜西南铜业王家桥基地搬迁及铜产业园区建设、云南铜业集团年产30万吨锌冶炼生产线建设。依托阴极铜和硫酸产能,吸引下游铜线、铜板或铜箔等铜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发展推动项目落地投产。

钒钛金属发展重点工程。推动云南金山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设,建成生产规模达274万吨铁、270万吨钢、10万吨钒钛产能规模的生产基地。

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业重点工程。继续推进禄丰市数控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围绕工业机器人及自动控制系统、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等,实施打造国内先进智能化铸造生产车间;建设数字化生产车间、无人化操作生产车间网络化车间;提升产品技术研发水平,打造园区公共服务研发平台。

园区分布和定位。一园:云南禄丰产业园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省级重点开发区,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绿色冶金化工聚集区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金山片区:包含金山、一平浪片区,发展硅光伏新材料、钒钛钢铁新材料循环经济和冶金产业,重点打造以单晶硅和钒钛新材料为主的千亿级产业园区;罗次片区:包含仁兴、碧城、勤丰片区,主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冶金、化工产业,打造以中国绿色新钛谷、智能制造、冶金石化等为主的千亿级产业园区;土官片区主要发展钛合金和新型钢铁材料,打造以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的百亿级产业园区

园区腾笼换鸟工程。启动入园企业收益评估,着力扶优汰劣,挖掘资源存量,清退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园区孵化培育工程。引入2030家具有相应规模的数控产业科技型企业入驻数控产业园。

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提升产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承接能力为重点,加快完善道路、电力、燃气、供水、通讯、消防、防汛、人防、治污等设施。完成勤丰片区四条货运铁路、水、电、路基础配套建设;金山片区租定制厂房和配套生产及生活建筑设施,生产设备购置。推进仁兴片区15平方公里三通一平及标准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项目

第二节  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深入推进稳粮稳烟、增果增绿、扩菜扩花、优畜优禽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抓好两端两精,紧盯三化发展方向,坚持区域布局、特色发展、专业生产、品牌经营,聚力建设省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一、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全链条发展优质粮烟、特色果蔬、精品花卉、规模畜禽四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继续巩固提升国家级产粮大县、全国好粮油示范县成果,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稳定烟叶种植面积,不断创新、推广烟叶生产新技术,巩固烤烟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林下经济,布局4个主要水果种植带,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工程,打造野生菌保育基地主产区,抓好黄檀、滇重楼种植、种苗培育、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加快高品质蔬菜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实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形成蔬菜冷藏保鲜、物流配送、深加工一条龙体系。持续做强做大生猪、花卉一县一业扶持花卉种植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扩大精品花卉种植规模,补齐仓储冷链物流建设短板,构建以花为媒、以花促旅、花旅融合新业态推动形成生猪养繁、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冷藏销售、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生态种植等全产业链,壮大肉(奶)牛产业打造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猪肉牛养殖加工标准示范区。

二、加快农业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一带一品,全面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推动无公害、绿色种植标准向有机标准提升,加强可视化、高效率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快捷农产品供应链。推进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提升发展米加工及速冻、鲜切、脱水蔬菜配送等净菜产业扩大生猪、肉牛农畜产品加工规模,提高机械化和精深加工水平积极组织企业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云南老字号、国内知名品牌等申报工作,着力打造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做强东河米禄丰香醋云岭牛黑山羊撒坝猪禄丰系绿色食品高端品牌,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建成5个外销、专供基地,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新增三品一标认证数30个以上,成功打造绿色食品10大名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保持全州前列。

三、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品种、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推进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园、生猪绿色养殖示范园、花卉休闲产业园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发展经营收益共享的规模化经营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五年内扶持发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户,州级20户,150户以上,专业合作社150个以上。培育家庭农场100个、种养殖大户1000户。

专栏9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工程

稳粮稳烟。构建15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4万亩优质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基地、2万亩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

增果增绿。重点布局4个主要水果种植带,在黑井、妥安河谷布局1万亩优质石榴、小枣种植带,在高峰布局1万亩高海拔苹果、寿桃等精品水果种植带,在和平布局1万亩优质梨种植带,在土官布局1万亩优质桃种植带和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2025年,全市林果挂果面积达18万亩,产值10亿元。

扩菜扩花。巩固发展7万亩萝卜、2万亩辣椒、2万亩冬早大棚蔬菜、3万亩冬早露地蔬菜、4.5万亩青早蚕豆、3.5万亩甜脆豌豆种植基地;打造精品花卉基地核心区。到202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60万亩,产量达120万吨;花卉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值突破25亿元。

优畜优禽。建设生猪种养加工综合一体化生态示范基地,肉(奶)牛智能化生态养殖产业园2025年,全市出栏生猪180万头,产值36亿元;出栏肉牛6万头,产值6亿元;奶牛存栏6000头,年产奶6500吨,产值1.95亿元。

绿色食品牌基地建设。建设10万亩绿色优质高效水稻基地、15万亩绿色优质玉米基地、1万亩鲜切花优势生产基地、20个水果产业示范基地、100个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基地、6000头优质云岭牛养殖基地、和平奶牛产业基地、优质肉猪、池塘内循环跑道现代渔业示范等基地。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生猪、花卉、水果、蔬菜、肉牛(奶牛)五大重点产业,建设不少于3个国家级、省级、州级现代农业园。到2025年,园区产值超过50亿元。

农业基础支撑工程。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15.7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善10.38万亩农田灌溉条件。健全完善农技、农机、植保、畜牧、兽医、渔业、科教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重点发展以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为主的设施农业,推广设施化栽培,发展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左右。

现代种业提升和良种繁育工程。建设年生产草莓脱毒穴盘种苗1亿株、树莓脱毒基质种苗2000万株、脱毒柑橘种苗2000万株、牛油果脱毒种苗1000万株、花卉种苗500万株繁育中心;建设云粳、楚粳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建设以云麦53系列优质小麦为主的繁育基地2000亩。

仓储冷链物流建设工程。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2个;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项目9个;村级仓储保鲜设施项目24个,到2025年,建成覆盖生鲜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物流网络,花卉、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地预冷保鲜率提高到50%

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对接云南省区块链平台,力争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省、州、市级示范社,名牌农产品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全部上线入网,积极推广使用区块链溯源商品码孔雀码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第三节  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四大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一、电子商务产业

打造西南地区电子商务强市。构建特色蔬菜、食用菌、优质水果、花卉、香醋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积极挖掘历史文化特色旅游、本地化生活服务及全民互联网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实现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网上销售,实现名特优产品利用易捷便利店推广销售,全拥有三品一标的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积极推进电商物流渠道下沉,解决末端配送难题。加快以鲜活农产品、食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构建电子商务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培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就业岗位。积极引进大型电商企业在禄丰设立区域总部、物流中心、运营中心和分支机构,引进一批电商企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项目。

二、现代物流产业

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主动融入楚雄物流园区布局,打通南向高速通道,实现与河口、磨憨、瑞丽等国际口岸的高速链接。加快长田物流港、禄丰国际商贸物流城、广通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把禄丰建成立足滇中、辐射滇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商贸物流城。构建智慧供应链物流体系,发展多式联运、跨境物流、城乡高效配送、冷链物流、供应链集成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一批适应不同农产品储运需求的产地预冷、保鲜及销地冷藏、冷冻设施。完善市、(镇)、(社区)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进楚雄综合保税区禄丰片区建设支持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与吸引百强企业落地并重,力争培育1-2户营业收入上亿元、具备较强影响力的物流龙头企业。支持物流企业申评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及3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资质。

专栏10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工程完成勤丰工业物流枢纽、广通物流园区、金山棠海物流园区、山东邦克长田物流园区、德胜物流网络货运平台等建设。

商业发展提升工程。推进火车南站、石甑子片区、北入城片区、新中医院片区铜锣湾特色商贸中心建设。到2025年,提升1个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培育1个以上商业服务示范社区,培育3条以上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物流龙头企业引育工程。培育德胜物流、广通联兴等基础较好的本土企业,尽快形成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品牌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在禄丰设立总部、采购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结算中心,促进产业升级。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范包装、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标准。

电子商务发展工程。健全市、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和分拨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4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83个;打造电子商务示范乡(镇)3个以上、示范村20个以上,培育年电子商务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2个以上、千万元以上企业20个。培养选拔彝乡电商人才5名以上,龙乡电商创业人才5名以上,培育各类电商从业者2000名以上。发展归雁经济,到2025年,引进各类电商人才10名。

三、文化旅游产业

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和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深度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四大走廊建设,推进旅游与恐龙文化、腊玛古猿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

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加快形成两核一六带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整合禄丰世界恐龙谷景区、中山、九渡竹海等资源要素,推动禄丰世界恐龙主题公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构建罗次片区休闲、康养、购物旅游度假区,高峰民族风情体验旅游区,改造利用一平浪盐煤工业遗址,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建设金山田园综合体、乌龙潭特色旅游村、龙泉民族特色村。推进黑井特色小镇、金山古镇、罗次温泉小镇创建国家4A级景区土官乌龙潭、侏罗纪小镇创建国家3A级景区打造滇缅铁路禄丰桥隧群、星宿江沿岸、滇中古驿道露营、骑行、徒步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具有禄丰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提升旅游要素内涵。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推进旅游产业要素全面提升。开发特色美食、特色小店,整合本土老字号餐饮,推一批精品餐厅、建设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培养一批旅游餐饮名牌企业引导建立完善的旅游餐饮接待体系,推进餐饮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推进石门湖片区五星级酒店建设,升级改造现有中低端星级饭店、民宿,加快培育一批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精品旅游饭店、精品民宿、半山酒店。合理布局购物场所,创新开发主题系列旅游商品,推行线上线下双渠道营销模式,提升游客的购物体验。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周末度假旅游,打造夜间旅游经济。把恐龙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积极策划端午龙舟赛、农民丰收节等一批具有民俗特色及地域季节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全面提升文化娱乐产业的文化品位和可参与性,建设一批沉浸式娱乐场馆,推动形成全时段+多模式休闲娱乐体系。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构建旅游诚信体系,持续深化旅游秩序整治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区块链发票推广力度,积极探索5G环境下的创新应用,推进旅游要素全面数字化。全面提升道路通达条件,率先打通、提升改造影响重点旅游线路的断头路、瓶颈点,有效解决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末端衔接问题,努力实现通往3A级以上景区公路的高等级化。积极推动高速公路与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特色村的联络线建设。加快旅游线路沿线游客休息站、观景平台、旅游厕所、汽车租赁网点、应急救援站、旅游公共标识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四、健康养老产业

坚持康养宜居底色,集中丰富一批集温泉养生、旅居康养、中医理疗、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康旅业态,形成文、游、医、养、体、学、智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提升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级公立医院和级医院提质达标晋级工作,推进中医院养老康复中心建设,积极引进三甲医院、医院研究所、体检中心、康养服务品牌落地,吸引国内外高端医疗技术和人才到禄丰,探索卫生健康与养生养老机构融合发展,支持发展高品质医疗卫生、中医养生、医养结合等服务。提升医疗急救能力,建成覆盖全市急救网络服务体系。提升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彝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彝医医师资格考核认定,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彝医药基层门诊量覆盖。建设至少1家以上一定规模档次的医疗康养机构。加强康养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提升康养服务配套供给能力。

提高康养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实施健康环境提升计划,巩固提升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智慧城市创建活动。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以医养结合为抓手,将优质医疗资源融入康养小镇,促进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康复深度融入,加快推进禄丰古猿龙泉温泉、石甄子温泉、石门片区以及罗次温泉康养小镇、中山湖文旅康养小镇等一批具有禄丰特点的医(康)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强化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推动康养+体育产业发展,打造自行车越野赛、端午龙舟赛、星宿江漂流等赛事品牌。按照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方式,建设古生物化石、茶马古道等研学科普基地。积极创建以农业产业为根、田园风光为韵、农耕文化为魂,集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创建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示范村和美丽乡村。

实施健康食材打造行动。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合理开发森林蔬菜、山珍菜肴等健康食品;建设一批绿色康养美食名街、名店、名品,加快推进养生食品基地建设;深度开发养生药膳和保健药材,加强对白杜娟、臭菜芽、野坝子、滇橄榄等药食同源品种的科研和产品研发,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态、绿色、有机健康食材的需求。

专栏11  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重点工程

四大走廊建设工程。一是深入挖掘恐龙等古生物化和禄丰古猿等古人类资源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擦亮世界恐龙之乡名片,融入州记述生命起源的生命走廊;二是强化禄丰中山天坑保护与开发,融入记述地球沧桑巨变的奇山异水走廊;三是加大对黑井古镇、勤丰旧县等古镇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力度,融入记述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古镇文化走廊;四是加强对高峰彝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力度,传承和保护傩文化、大刀舞、彝族服饰等优秀彝族文化,融入记述彝族古老神奇历史的优秀彝族文化走廊

两核一极六带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市区和禄丰世界恐龙谷片区为核心区,以黑井古镇为旅游发展增长极,以安楚、武易、昆楚大复线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及星宿江沿线为六个文化旅游产业带,以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多点并举。

景区景点提质升级工程。坚持存量精品化、增量优质化的理念,推动世界恐龙主题公园5A级景区创建,罗次温泉小镇4A级景区创建,侏罗纪小镇3A级景区创建。抓好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半山酒店、休闲农业庄园等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建设,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旅游线路建设工作,重要旅游线路沿线发展自驾车、房车露营地。

文旅融合工程。依托恐龙文化、古猿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丰富和完善博物馆、艺术区及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村、文化街区、主题坊里、文化院落、文化及艺术展馆等文化实体依托。

农旅融合工程。坚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接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摄影基地等高端业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创意农业、深度体验等新业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基地等。

旅融合工程。加快旅游文化业投资平台建设,提高旅游文化业融资开发能力。推进禄丰罗次温泉小镇、中山湖文旅康养小镇等重点康养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发掘禄丰生态环境和中彝医药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庄或景区,建设申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或示范区。

一带一环多点乡村旅游发展工程。一带一平浪、彩云、恐龙山、土官4个星宿江沿线乡(镇)为重点,重点围绕星宿江低热河谷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及乌龙潭桃文化乡村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一平浪大窝、彩云竹溪、恐龙山九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小漓江和土官乌龙潭桃花源。一环广通、妥安、黑井、高峰、一平浪5个乡(镇)形成一道环线,抓好敦仁古城建设、提升妥安红色旅游档次、提高黑井特色小镇水平、抓好高峰高原特色农业、抓牢一平浪死海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点状支撑有力、特色亮点纷呈的乡村旅游环线。多点勤丰、碧城、仁兴、和平、金山、中村乡6个乡(镇)为重点,围绕勤丰镇北甸河生态旅游碧城温泉小镇及花卉小镇开发、和平东河水库旅游及特色水果产业开发、金山科甲田园综合体及腊玛温泉古镇开发、中村龙泉村康养休闲旅游开发进行打造。

半山酒店建设。按照半山酒店建设的要素,打造石门湖、罗次温泉、石甄子温泉、侏罗纪小镇、土官乌龙潭等一批藏在山间、隐没林中、外观古朴、内部高端、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世外桃源般旅游目的地。

第四节  建设数字禄丰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坚持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发展思路,以场景应用为切入口,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展开全市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装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园区智慧化,推动企业上云,完善面向硅、钛行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优化政务业务流程,推动政务信息开放共享,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一部手机系列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提高政务服务管理运行效率加快完善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数字环保、智慧养老、数字应急、数字传媒等智慧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智慧社区、数字乡村、数字小镇,不断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围绕城市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需求,在交通、物流、城管、环保、旅游、政务等领域,积极探索智慧应用场景。

专栏12  数字禄丰建设重点

数字政府建设重点智慧党建: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强党务信息数据系统建设,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信息汇总与共享,提升党务公开和党建信息化水平。政务服务:构建全市新型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政府办公:推进政府内部业务办公流程整合优化,依托政务云建设,实现信息发布、公文收发、审批流转、会议管理等工作的电子化,推广电子公文、视频会议、智能会议速记等应用,精简文件会议,有效解决文山会海问题。政府决策:整合汇聚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运行、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经济运行、管理效能评价等领域建立专业预测、分析、研判模型等,逐步实现决策可视化、移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社会建设重点推动数字医疗、智慧医保、智慧教育、数字环保、智慧社区、刷脸就工程建设。

数字城市建设。建设城市大脑、数字市政,推进智慧智社区试点建设,争创智慧城市。

企业数字化改造工程。推动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等行业骨干企业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打造数字工厂、无人车间和无人生产线。

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将数字经济基本知识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数字素养培训,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基层行活动,提升全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五节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以重点产业为支撑,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通过壮大主业、并购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提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妥推进国资国企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把混改作为突破口,努力改出国企资源+民企机制的新优势和新活力。健全民营企业梯次培育支持体系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扶壮培优一批专业水平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制度,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催生一批行业小巨人。加大达规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积极推动现有存量企业稳心留根,扎根禄丰,实现基地化、总部化发展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压力,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企业申报纳入省产业发展双百工程

专栏13  市场主体培育重大工程

重点产业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主营业收入上10亿元的独立法人企业,推动落实单一投资规模上10亿元的产业项目。力争双十工程主体列入省州四个一百项目清单、优先申报省双百工程、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和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现代流通业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要求,放开市场准入,搭建双创平台,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支持10亿元项目,培植5亿元企业,培植小微企业,做强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第八章  高质量打造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动中心城区和集镇协调发展,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

第一节  优化城镇发展体系

主动服务和融入省、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集镇区为基础、特色小镇为支撑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结构,加快形成四重多点十特色域城镇空间格局。中心城区重点提升人口、产业集聚能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中心乡(镇)主要包括广通镇、碧城镇、勤丰镇、仁兴镇、土官镇、一平浪镇,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山区乡(镇)及农村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承载产业集聚,分担城市功能,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一般乡(镇)主要包括恐龙山镇、彩云镇、黑井镇、高峰乡、妥安乡、中村乡、和平镇,重点以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主,增强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辐射力,带动乡村发展。

专栏14  各乡(镇)功能定位及发展引导

集镇发展方向。综合型:广通镇、碧城镇;旅游文化型:恐龙山镇、黑井镇;工业带动型:勤丰镇、仁兴镇、土官镇、一平浪镇;农旅融合型妥安、高峰、中村和平镇。

集镇发展定位。金山镇:滇中水乡、产业重镇、文化龙城、康养福地碧城镇:滇中宜居新城、产业融合新区、智能装备基地、芳香温泉小镇、和谐富裕碧城。广通镇:县域经济社会次中心勤丰镇:云南化工园,产业新高地,钛业桥头堡,绿色和谐镇。仁兴镇:商贸物流中心和生态宜居城镇土官镇:中国新钛谷、钢构研发地、城乡统筹区、文化旅游地、和谐聚集区。一平浪镇:绿色食品园、特色工业区、现代烟草乡、生态文明镇和平镇:东河鱼米水乡、优质林果基地、生态观光园区、红色文化小镇恐龙山镇:特色农业园、文旅示范区、生态康养地、秘境恐龙山彩云镇:滇中小漓江、龙乡鲜花谷。黑井镇:千年盐都、文化名镇、魅力黑井。中村乡:绿色生态乡、龙城后花园、民族团结进步高峰乡:彝族风情园、避暑休闲地、生态农业乡。妥安乡:生态妥安、红色妥安、美丽妥安、和谐妥安

第二节  建设滇中水韵康养城

按照一心四区三园四廊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城市核心区和东、南、西、北四个片区的打造,持续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实施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充电设施及园林绿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商业服务、文教体卫设施,提升城市综合吸引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路、铁路、航空枢纽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衔接与配套,形成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网络,打通重要交通节点和丁字路”“断头路,形成主、干、支、小区道路四级网络。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停车场,鼓励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配建地下停车场。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做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加大城市公厕改建力度。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向轨道站点周边布局,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二、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全面更新改造年代久远、功能老化的城市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管线、通信光缆、垃圾分类收集等市政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各类架空管线入廊入地工程,整治管网错接混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启动德钢退城入园,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完成老旧小区、旧城区棚户区、老厂区和城中村改造。推进建设外围道路、绿化步道网,推动城市综合商业功能更新、城市夜景提升改造、城市外立面改造,实施金山公园、星宿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提升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公园绿地和广场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增加居住区、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业设施等附属绿地。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智能快捷箱、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

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抓实两精一严城市管理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绿化亮化、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加快城区智慧化管理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指挥调度智慧控制系统及服务终端管理系统城全覆盖。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造五合一智慧城管、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实践自动发现、派遣、处置。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专业素养。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

四、增强城市运营能力

深化水韵龙乡、康养之城城市品牌,深挖文化内涵、民族风俗、特色产业等优势,做好城市宣传推广,提升禄丰知名度。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城、小吃街等建设,依托金山古镇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以提升教育、医疗水平为主,辅以生态康养、休闲旅游等要素,提升城市吸引力,促进人口集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线上办公、产业平台化发展、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积极培育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康养地产等新型业态。推进居住小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专栏15  市区建设重点工程

片区发展重点。城市核心区一环四纵七横路网骨架为主体,推动城市更新,加快老旧小区、老旧厂房、城中村改造提升,高标准打造智慧城市、便捷城市、韧性城市、开放城市城东片区建设工业遗址公园,打造以教育医疗服务相配套、山水园林相依畔的品质生活服务区。城南片区推进石门湖开发建设,打造集运动康养、旅居休闲为一体的运动康养旅居区。城西片区实施西山生态公园、南河生态湿地建设,推进高锶温泉入户和开发利用,打造集温泉养生、商贸物流、高品质生活为一体的康养旅居生活区。城北片区围绕硅、钒钛钢铁、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打造以产业配套、科研研发、企业孵化为主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金山工业片区、金山古镇和北入城口片区、石甄子片区、城东片区、火车南站片区、石门湖片区的市政设施建设;环城东路、金山南路南延长线、滨河大道等道路建设;第二自来水厂及管网工程,第三自来水厂及供水配套管网建设;区供水管网及污水管网改造提升石门水库应急供水管道及泵站建设、市区供水管网改造、东河西河输水管道;集中对东河、西河、南河的河两岸及市区(建成区排水系统优化建设,新建雨水管网28.55千米;市区规划区综合管廊建设;推进市区综合停车场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建设禄丰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城市CM)、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城市静态交通智慧管理系统、智慧城管、智慧城建、智慧社区等加强公共服务与一部手机系列应用、各行业重点服务应用的数据、业务对接;推进居民一卡通建设应用,整合城市公共交通、医院、景区、社区等各领域的一卡通服务,拓展社区智慧化应用。

特色风貌打造。高水平推进城市设计,加强重点地段、重要类型建筑风貌管控,深入实施高速公路、城市主次干道、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公共场所立面恐龙特色风貌打造工程,塑造一路一景、一街一景、一园一景、一段一景城市景观。以城市河湖水系为基底,点线面打造市区水体景观以恐龙文化为主题,推进地标性建筑、重点商业街区、临街橱窗夜景打造,建设一批主题街”“主题巷”“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等特色文化体验和展示区。

15钟便民服务圈。15钟步行距离,11.5公里为服务半径,差异化布局建设商务中心、文体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学校、医院等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三节  提升集镇发展水平

统筹考虑各乡(镇)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等条件,引导集镇错位发展、分类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完善集镇规划体系。推进集镇街道、路灯、管网等建设,完善水、电、气、通信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集聚能力。推进乡(镇)集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站建设,改造提升集镇公厕,抓好街头绿地和公园建设,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停车场场地硬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集镇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力度,发展专业市场。因地制宜布局和建设功能复合、便民惠民的商贸中心;加强集镇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旅游集散、工业支撑作用,拓展集镇功能。加强集镇文化站、特色文化广场、体育场馆等文体场所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集镇综合服务水平。实施集镇微改造工程,加快智慧集镇建设,打造具有传统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特色风貌。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建设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第四节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按照彰显特色、打造产业、创新智慧、追求卓越要求,以全国一流、云南唯一为目标,围绕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有序推进黑井古镇、侏罗纪小镇、东河水乡小镇、龙泉森林温泉小镇、乌龙潭桃花源小镇、碧城鲜花温泉小镇、金山绿水田园小镇、石门湖运动康养小镇、一平浪工业文创红色旅游小镇、大窝竹溪农旅小镇10个特色小镇建设。完成旅游公路、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叠加现代社区、文化和旅游功能,完善社区服务、商业服务、交通站点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5分钟便捷生活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依法合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投资运营模式。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发展创业孵化器等众创空间,提高特色小镇就业吸纳能力。突出管理、服务、旅游、文化、创意等重点内容,推动数字化技术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构建综合管理体系、智慧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体系、智慧文创体系,创建数字小镇。

专栏16  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工程

黑井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文化为内核,以文化研究、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为主业,健康养生等产业为配套,创意文化园、宜居小城镇为构架的融合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打造全市乃至全州文化旅游增长极。

碧城鲜花温泉小镇建设。碧城温泉提升打造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老养生、医疗康复、多产融合、智慧化管理的漱玉温泉康养地、罗阳文化大观园、三产融合示范区,巩固碧城温泉环保整治成果,带动温泉村及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力争建成绿色生态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和国家级文化旅游度假区

侏罗纪特色小镇建设提升景区周边村庄环境,促进村庄与景区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国际化的休闲度假体验区

特色小镇数字化建设。依托一部手机系列平台,推动5G、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色小镇建设、管理和运营,与特色小镇产业、旅游、社区、文化、生态、交通等功能深度融合和迭代升级,实现特色小镇智慧化、管理精细化、业态高端化、服务品质化。

第五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市区和其他建制镇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措施,促进居住证制度和户籍制度有机融合并轨。对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所有权、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农村各项权益,保障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以及就业帮扶、创业资助等各类待遇,做好进城农民变市民后的社会管理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人地钱挂钩机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落实基建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城镇倾斜。


第九章  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并进。

第一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强化三线一单约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草原保护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坚决遏制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大力实施两水两树一花工程创新路景融合建设模式,大规模开展沿昆丽高速禄丰段、龙川江等沿路、沿河湖、沿集镇绿化行动,打造森林生态景观长廊。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国土绿化。推进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林草重大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积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大雕翎山、樟木箐、五台山等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极小种群物种拯救,推进物种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河湖、湿地等水生生物栖息地和物种的全面保护,严格执行禁渔制度,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制定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预警方案,建立健全监测、评估、预警、防治体系。合理开发生物资源,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增强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加强生态脆弱区修复

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育草、草地建设、坡沟整治等措施,积极推进龙川江、星宿江、北甸河等流域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岩溶石漠化治理。实施矿产开采区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矿山土壤改良、采空区植被恢复,整治露天矿山,推动矿山升级改造。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

、加强湿地保护恢复

建立湿地分级和保护管理体系,加大龙川江、星宿江水系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保护执法力度,通过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排水退化湿地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道水系联通等,增强其净化水质、优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到2025年,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0%

专栏17  生态系统保护工程

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杭瑞高速(禄丰段)、昆楚大复线65.7公里、武易高速45公里、昆广高铁等近山面山绿化美化。到2025年,实现村庄绿化率达30%以上。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保护小区建设,针对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建立2个自然保护区之外的保护地或保护小区、保护点,保护面积较小的重要野生动植物及极小种群物种分布地。

生态修复工程。强化龙川江、星宿江、西河水库、东河水库生态治理与修复。实施林草植被恢复、草食畜牧业、小型水利水保等三大治理工程。开展尾矿库治理、污染土地整治。

数字林业建设。建设互联网+林业,推进中国林业双中心基础平台建设,建设智慧森林防火、智慧森林病虫害防治、智慧林政执法、智慧林权信息查询等平台,提高林业科学管护能力。

第二节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污染源头防控,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7个标志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加强水环境整治

强化河(湖)长制,建立智慧河长平台,完善一河(湖)一策保护治理修复方案与管理措施。加大星宿江、龙川江、北甸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东河、西河、南河入河排污口管控,深入开展14个乡(镇)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强化水质监测。到2025年,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二、加强大气环境保护

全面加强有色、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和运行管理,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强施工扬尘监管和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推广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大力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到2025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达标率达97.2%

三、加强土壤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实施重要粮食生产区域周边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严格落实畜禽禁养区管理,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推进重点地下水污染源风险防控。加大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等产生、收运、贮存、利用和处置全过程监管,防止二次污染。逐步禁止不可降解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加强白色污染防治。防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

四、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选用低噪声设备,限期整顿现有噪声超标企业严格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执行建筑噪声施工许可证制度采用低噪声新技术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有效减弱声源强度强化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合理规划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系统密度,加大道路修护力度,加强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带建设开展生活噪声污染治理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防治。

专栏18  环境污染防治工程

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加大星宿江、龙川江、北甸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推进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水源、湿地建设为主的生态保护。完成北甸河磷超标段水环境综合整治。

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大集中式饮用水(西河水库)、14个乡(镇)饮用水、妥安乡龙潭河水库饮用水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置等工程。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实施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改进生产工艺,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关停拆除淘汰落后产能小炉窑、燃煤锅炉,改造清洁能源锅炉;全力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汽车尾气检测,加强装载机、挖掘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实施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危险废物处置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采样、调查、评估及整治工程。到2025年,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指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6%,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环境监管能力及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出入境、乡(镇)饮用水等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企业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设备等建设,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信息化监测管理能力。

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一、推动绿色生产

强化绿色发展政策制度保障,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制定市场能耗准入标准和技术标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加大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企业开展低碳生态、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加强上下游企业资源、能源循环综合利用,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园区,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科学谋划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积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鼓励绿色出行,引导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促进绿色消费,鼓励购买使用节能产品,推动生产者简化产品包装。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

第四节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有效盘活存量土地,逐步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闲置土地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使用量,实施坝区保护工程,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实施节水行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与监管,建设经济社会取水用水全过程智能化管控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范围和强度,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

二、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废弃物集中回收和规范化处理,推动废金属、废塑料、废旧电器电子等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资源化利用,推进废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规范化收集利用,不断提高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快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工程

专栏19  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能源节约利用工程。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建筑物太阳能光热利用工程,鼓励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大力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新能源节能汽车。

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对全市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实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粪污集中处理加工有机肥工程、青贮工程、肥水消纳工程;建设城市中水回用工程,逐步构建绿化、保洁、洗车等生产用水使用再生水体系。

第五节  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换

加快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

开展金沙江流域内生态产品底数调查,掌握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特色信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考核体系,科学测算生态产品的内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河流、森林、草地、荒地、水域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推进确权登记法治化,落实所有权的实现主体,明确派生出的用益物权。

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和机制,完善价格和财税体系,提高企业绿色生产收益或加大污染成本,对环保型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完善污染物排放惩罚机制。用好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投资生态建设项目。在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领域,逐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和天然林保护修复政策支持,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长效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持续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和开展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管理。突出东河、西河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交易、排污权、节能量等交易,重点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利用生态环境补偿经费引导企业和农民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动生态产品向生态经济转化,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第十章  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深化脱贫人口帮扶工作,提升脱贫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保持全面脱贫政策总体稳定

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5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 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深入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推动实现四个全覆盖,扎实做好脱贫地区后续帮扶。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完善定点帮扶选派驻村干部、东西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标准和程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扶贫项目及资金、资产监督和管理,确保扶贫产业项目持久运营、长期获益。开展扶贫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业务,实施脱贫出列村提升行动,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二、扎实做好脱贫地区后续帮扶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常态化监测,及时将有返贫和致贫风险的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加大产业帮扶提高帮扶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帮扶产业与富民强村有效衔接,着力发展畜、禽、花、蔬、果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消费帮扶行动,带动群众产业兴旺发展。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就业帮扶,多渠道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按照一户一方案原则,构建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1+18+X的后续巩固提升长效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互融共进。推进产业扶贫提升项目与村级集体资产相衔接,将所有扶贫项目资产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推动产业扶贫提升收益与集体经济增收相衔接,确保扶贫产业项目持久运营、长期获益,带动脱贫群众致富。促进生态扶贫建设与实现生态宜居、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农村低收入人口数量较多的行政村和少数民族聚居村等为重点,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一批美好生活示范村。

专栏20  巩固拓展脱贫重大工程

四个专项行动。衔接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一平台三机制

四个全覆盖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实现产业帮扶全 覆盖、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

乡村特色产业帮扶工程打造4产业扶贫示范点,各乡(镇)建设2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村)、10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户,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产业扶贫提升工作。通过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直接采购,直供学校、企业食堂,电子商务,拓宽脱贫地区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脱贫人口增收。

稳定就业帮扶工程。加强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建立省外、省内州外、州内外、四个层次精准对接机制,通过企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对外输出转移就业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扎实推进双创工作向基层延伸,带动脱贫群众创业。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程。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强化社会管理、技能培训以及就业、产业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四大体系建设,促使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安置地的生产生活,全面提升搬迁成效。

生态经济发展工程。实施生态保护行动,争取实施一批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推进生态资源利用,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开展防灾减灾,逐步扩大对脱贫地区和脱贫户的生态补偿,增加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使脱贫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增收。

扶志扶智提升工程。抓实十小工程,持续深化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脱贫人口长远致富。

第二节  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要素支撑保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一、保证粮食有效供给

全面强化耕地保护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绝对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高标准农田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水网统筹解决好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鼓励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推广运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

二、壮大乡村产业

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构,推动产业向重点区域集聚,全链条发展优质粮烟、特色果蔬精品花卉、规模畜禽四大重点优势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县一业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农村种植、养殖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扶持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每年建成10个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增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综合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通过订单农业、入股 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山水资源和区位优势,利用农业+旅游健康教育互联网等模式,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辐射效应,拓展农业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果箱子、油瓶子功能培育创意农业、养生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围绕一带一环多点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发展一批精品农庄和特色民宿。积极培育乡村养老、康体养生等优势新产业,推进农村新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村、生态旅游村、观光农业村,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电商营销,加快培育一批电商服务企业。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乡村规划为引领,推进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加强乡村人才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

一、加强乡村规划建设

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统筹乡村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生态保护布局。全面落实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积极谋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加大对新建农房面积、高度和外观风貌管控,结合彝族特色改造提升房屋外观风貌,实现农房单体个性和风貌管控协调相统一强化民房抗震防灾功能。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制定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工程,不断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每年选择20个村,持续推进村内户外道路硬化建设,完善村庄公共照明、通信设施。实施镇村组广播网络控制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电网改造提升以及危桥改造工程,落实30个村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以保障基本、消除空白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快递便民服务网点、连锁便民店、活动场所等,打通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旅游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四、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建立集中处理点,采取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建设农村污水截流、收集系统,提高农村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厕所提质达标建设,加快推进户厕改造及乡村旅游厕所建设。推进乡村增绿添美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省森林乡村和美丽庭院。落实市、乡(镇)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五、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利用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开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等高素质农民培育。畅通各类人才支农渠道,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发掘田秀才”、“乡创客”、“土专家等乡土人才。

专栏21  乡村建设行动重大工程

农村生活垃圾理。每年选择100个村庄采取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等治理模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每年选择50个村庄进行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村庄实现污水多元化模式处理。到2025年,确保全市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厕所提质达标建设,在乡(镇)政府和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自然村公厕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逐步消除旱厕。加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推进力度。每年选择50个村庄进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尾水处理,处理后实现资源化利用还田还地(还林)。

第四节  深化农村改革

严格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金融服务、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平台服务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激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内生动力,推进农村集体性建设用地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优化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优化利用农村宅基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林业、供销改革,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全面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开展农田水利水价改革试点。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五节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以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乡村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向乡(镇)流动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城市人才入乡创业兴业。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第十一章  高质量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示范区

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文化强建设。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形成适用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注重历史文脉、古镇文脉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信用禄丰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第二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市、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推进市级实体书店建设,提升城镇文化品位。鼓励支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文化精品五个一批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智慧广电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作的文艺精品。实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抓好市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两中心一平台建设管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坚持送文化种文化结合,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搭建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推动城镇、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第三节  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积极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地方史志编修工作,加大彝族刺绣、高峰乡大刀舞、传统舞龙舞狮、金山镇南冲汉族羊老鼓舞、广通甸尾传统牛灯舞、禄丰皮影戏、恐龙山镇九渡土法造纸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和申报工作,实施不可移动文物抢救性保护维修专项行动计划,加强文物保护,推动文物修缮、消防安防配套设施等建设,健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数据库。加强对恐龙遗迹、古镇、温泉等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建设恐龙博物馆、侏罗纪特色小镇等,充分挖掘黑井古镇勤丰旧县、妥安琅井等古镇古村文化。深入挖掘节庆文化内涵,举办宣传好恐龙文化节、和平水果文化节、土官桃花节、黑井盐龙女文化旅游节、广通彝族六月六习俗、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傈僳族阔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进一步提升民族节日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民族文艺体育发展,发展和保护射弩、骑马射箭、彝族摔跤、斗牛、龙舞、赛龙舟、高脚竞速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着力培养一批基层民族文化体育能人,积极挖掘、整理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第四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深挖民族文化、彝族刺绣文化、恐龙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等,积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民族服饰、民间手工艺品、民族影视音像等产业,加快引进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提档升级。擦亮世界恐龙之乡名片,推动恐龙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丰富星宿江沿线乡村旅游产业示范带文化内涵,实施红军长征过禄丰线路保护维修工程,推动滇中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红军长征文化园等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建立长效交流机制。

专栏22  文化繁荣发展重点工程

文化惠民服务工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等免费开放工作,开展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加快实现文化资源在内联动共享,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

实体书店建设工程。推进禄丰市图书城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加快金山古镇、黑井古镇、禄丰世界恐龙谷景区、铁路客运枢纽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实体书店建设。

民族文艺体育发展工程。完善民族文艺精品奖励制度,扶持民族民间创作基础队伍和文艺阵地建设,培养民族文艺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和创新发展,建设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在乡(镇)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域内文物古书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黑井古镇琅井历史文化名村、炼象关名镇名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推动黑井村、旧县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第十二章  高质量打造美好生活样板区

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共同富裕步伐,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一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稳慎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充分激发各类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活力、创造力,稳定就业规模和质量,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以农业提质增效增加经营性收入,以农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增加工资性收入,以农村改革赋权增加财产性收入,以惠农政策落实增加转移性收入。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增加困难群体收入。通过转移支付、税收调节等手段,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第二节  实现更充分就业

一、多渠道扩大就业

落实国家各项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就业、灵活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增强企业创造和稳定就业岗位能力,继续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组织,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增强创业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到202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人社智慧服务体验大厅,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社保经办标准化平台。持续优化创业环境,高标准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增强公共实训能力。推进重点规上企业与楚雄技师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加快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培养禄丰技能人才品牌,评选50名左右龙乡名匠鼓励民族民间工艺技能人才富集的乡(镇)依托技能人才兴办工作室,集创新研发、制作生产、带徒传艺为一体,打造1-2个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技能劳务品牌。加强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加强企业用工监管,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根治欠薪工作,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监测系统建设。

第三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一、普及发展学前教育

推行政府主导、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按照扩总量、建机制、提质量的总体要求,推进区城北幼儿园、城东幼儿园、思源幼儿园、滨河幼儿园重点新建项目实施;加快推进金山镇、碧城镇、勤丰镇中心幼儿园和一村一幼建设;抓好晋级升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禄丰二幼和广通幼儿园办园品质;优化常规管理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夯实已建成小学附属幼儿园基础,实现乡村幼儿园全覆盖,2025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95%,学前3年毛入园率90%以上

二、发展优质九年义务教育

坚持以集中办学为方向,按照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新建、改扩建城东实验小学、金山镇南雄小学等一批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完善控缀保学管理工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同城同教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三、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水平

合理布局高中学校,整合优质资源,新建禄丰市第二高级中学,把禄丰一中打造成省级名校。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选拔教师补充机制通过特殊政策吸引研究生和省内外知名教师到内普通高中任教建立完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遴选制度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与省内外名校深度合作,引进先进教学、管理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少优质生源外流。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

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持续巩固国家级职业高中示范学校成果,抓好禄丰职中改扩建项目,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工程实施,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办学培训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校发展校办产业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不断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争取2025就业率达98%以上积极探索高职高专发展路径,优化专业设置。

五、改革发展民族教育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贯彻落实《楚雄州民族教育条例》,推进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骨干师资双语培训,民族教育特色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购置、校本教材研发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

六、构建多元教育服务体系

推动终身教育发展,倡导全民阅读,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推进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开放大学等社会教育学校建设,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积极发展高层次老年教育。优化特殊教育服务,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档案,落实一人一案,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保障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家长学校建设。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基本建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推进教师县管校用改革,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推动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制定实施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名师培养规划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贯穿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职务(职称)评聘向村小学和一线教师倾斜。

专栏23  教育优先发展重点方向

教育补短板工程。推进城区城北幼儿园、城东幼儿园、思源幼儿园、滨河幼儿园重点新建项目实施;加快推进重点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现乡村幼儿园全覆盖。新建城东实验小学,改扩建金山镇南雄小学、松园中学等一批学校。新建禄丰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职高专建设。深化与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推进联办高职高专3+22+3模式。

师资整合。解决教师学科性缺编问题,对规模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进行逐年撤并以整合教师资源。认真执行教师提前退休及新教师补充等政策,解决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适当提高城区学校高级教师评聘比例和工资待遇。

智慧教育开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创建,优化教育治理能力,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第四节  推进健康禄丰建设

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市、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达到5张。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到2025年,实现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65%的目标。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分批遴选临床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培育,形成具有禄丰特色的优势学科,整体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和医院综合竞争力。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就诊便捷程度,推进健康一卡通、智慧医院、智慧病房建设。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全力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疾病监测、报告和防控;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继续实施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不断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推进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工作,力争全科医生服务能力及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水平达到全州平均水平以上。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立禄丰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服务中心,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率100%。全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健康禄丰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建立禄丰市全民健康教育基地。到2025年,全市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省级卫生村达60%,争取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卫生乡(镇),国家级卫生乡(镇)覆盖率达40%

三、大力发展中彝医事业

建立以中彝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彝医药康复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彝医馆、室)为基础、中彝医门诊部和诊所(中彝医堂馆)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彝医医疗服务体系。鼓励传统中彝医药门诊部和诊所(堂、馆)向规模化、多层次方向发展。持续开展中彝医药六进活动,提高城乡中彝医药知识覆盖率。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康复理疗的重要作用、治大病的协同作用及中彝医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实施中彝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到2025年,争取新建省级重点专科1个,州级重点专科2个,名中彝医工作室2个。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中彝医药人员占比均达到20%以上,力争中彝医全科医师占比达到3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中彝医诊疗量占比达到30%以上。

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好国家生育政策加强人口监测工作,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提高信息系统数据量和管理人口入库率加强对青少年、未婚育龄妇女和更年期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宣传优生优育知识,维持男女性别比平衡。加强二、三级预防,提高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积极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切实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

五、加快发展体育事业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形成2个大型群众性品牌体育活动(赛事);健全体育组织网络。继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到2025,全市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以上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立完善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打造优势项目在州级各类运动会和各种比赛中保持领先水平;建好体育后备人才库,输送运动员参加国家、省、州重大比赛。不断深化体育产业改革,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与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

专栏24  健康禄丰重点工程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禄丰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服务中心、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血液透析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新建碧城、广通区域医疗中心;新建一所儿童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改扩建镇、村卫生院(所)业务用房。到2025年,达到每千人拥有医师数达3人、护士数3人、床位数5张。人民医院创建成为三级综合医院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程。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为主题,全面开展裸露垃圾全消除行动,公共厕所全达标行动,洗手设施全配套行动,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全改善行动,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行动,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全提升行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参与行动,着力补齐公共环境卫生短板,争创国家卫生城镇,实现从环境卫生治理向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稳定和优化村级卫生健康人员队伍,继续推进彝医药人才培养。

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服务。加强人员编组、装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组建30人的卫生应急队,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率100%

全民健身工程。建成一个综合运动体育公园、一座 标准游泳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各乡(镇)建成一个灯光篮球场和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新建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地,配套设施覆盖率达100%

智慧医疗建设。加强远程医疗向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度覆盖,加强与省、州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完善全民健康信息、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第五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一、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推进城乡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快形成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推进医保基金总额打包付费改革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25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二、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策,扩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加快培养老年人生活服务、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强化婴幼儿照护指导,提高家庭婴幼儿照护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设托班,招收23岁的幼儿。构建城镇区域老年人和婴幼儿照护15服务圈。

三、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全面建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医疗、住房、教育、就业、临时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与公益慈善和社会帮扶有效衔接,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认定特困人员,精准评估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稳步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查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及孤儿等困境儿童关爱保障。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建立稳定有效的临时救助资金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公益救助工作,提升救助能力和救助水平。完善优抚对象各项优待政策,健全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

四、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全市儿童福利机构基础设施,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推动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在所有村(居)委会配置专(兼)职儿童主任。大力发展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完善慈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照料服务推进精神病人福利设施建设,确保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社会化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安置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积极推进货币化租赁补贴发放,多渠道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加强公租房分配及后续管理,创新分配管理模式,提高分配效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新市民以及棚户区改造、零星旧屋区改造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强化对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的精准保障,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持续实施农房抗震安居工程,解决居民住房抗震能力达不到基本设防烈度要求问题。

专栏25  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工程

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工伤预防专项行动计划,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建设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建立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健全医疗保障政策体系,完善特殊疾病、慢性病管理办法,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生态圈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程。开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完善乡(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提高服务标准,配齐、乡(镇)、村社会救助购买服务人员,提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以上。

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乡(镇)(街道)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未成年保护中心)和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设施,推动妇女儿童福利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动黑井、恐龙山、高峰3乡(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金山、广通、碧城、仁兴、和平、勤丰、妥安、一平浪等乡(镇)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改造和消防安全提升改造。新建禄丰市居家养老服务教育培训中心,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推进民办医养结合养机构建设。

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持续深化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殡仪馆为核心、乡(镇)殡仪服务站为依托、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塔)为保障、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为基础的殡葬服务体系推进老旧殡葬设施改造和村(社区)公益性公墓建设。积极推行绿色殡葬。

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建立和完善公民婚姻信息数据库,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推动建立结婚登记颁证制度及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机制,建设禄丰市婚姻登记服务场所。

数字民政信息化工程。建设民政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民政事务处理平台,为民政部门、社会机构、公众事务处理和服务提供平台支持,实现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第十三章  高质量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市有机统一,把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现代治理样板区。

第一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深化拓展代表活动,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完善协商工作机制,丰富协商内容形式,拓展协商平台,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依法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

  加快推进法治禄丰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禄丰。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着力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确保政府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优化事权和财权划分,形成稳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二、确保司法公正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坚决排除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落实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力运行新机制。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诉讼案件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提升行政复议规范化、信息化和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和公信力。

增强全民守法意识

遵循普法教育在推进依法治中的长期性基础地位,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继续推进法律+N活动,完善市、乡(镇)、三级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执业评价体系,推行法律服务行业信息化动态监督管理。加强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

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推动建立健全以政策效果评估为重点的政策评估制度,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构建守责尽责、失责追责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建设平安禄丰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禄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禄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系,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防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健全反奸防谍安全防范责任体系。全面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维护电力、供水、油气、通信、网络、金融等民生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提高危机管控处置能力,筑牢域国家安全坚固屏障,确保禄丰政治安定、社会安全、人民安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强化双拥双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应急保障体系、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安全监管执法效能,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治理工程应急感知网络体系等建设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进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快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

加强社会安全保障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立足整体防控、协同防控、精准防控,推动雪亮工程建设和运用,健全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社会治理等工作协调机制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完善禁毒防艾、反邪教、命案防控工作机制,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和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推进突出治安问题常态综合治理,加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点线面均衡布局、网上网下交汇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专栏26  平安禄丰重点工程

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应急大数据平台和救援无线通信融合网络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科教体验基地、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乡(镇)1-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

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分阶段完成全市灾害风险查和灾害风险评估,完成灾害防御、工程治理建设任务,完成灾害风险评估和验收。编制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建立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市、乡(镇)、村、组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

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乡(镇)派出所改扩(迁)建。新建执法办案中心、毒品试验室、禁毒情报中心、禁毒教育宣传基地、毒品检查站、警务技能训练中心等,全面提升治安防治能力。

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工程。实施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建立互联网+企业生产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政府监管执法、企业在线监测和预警防控信息一体化,提升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能力,提高监管效能。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按照逐年推进、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建队原则,有效整合安全生产、消防救援、森林火灾扑救和自然灾害等重大应急处置力量,建设涵盖、乡(镇)的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按照协同共建原则,组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等专业、半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支持鼓励禄丰市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活动开展,组建产业园区消防中队,实现全市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着力实施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加快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健全村(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治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村(社区)建设。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体制,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途径推进基层工作减负增效。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推动形成权责明晰、上下贯通的纵向治理架构,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及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机制依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一步化解信访积案,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发挥社会心理服务在预防矛盾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畅通人民群众依法保障权益机制,强化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正确处理维稳和维权关系的制度机制,紧盯社会矛盾风险苗头动向,滚动排查、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风险隐患。

三、推进信用禄丰建设

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信用体系平台建设,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实现与信用中国”、“信用云南的无缝对接。着力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完善失信黑名单和守信红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动信用市场发展,持续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全面建设信用禄丰

四、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化社会组织体制。健全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和备案登记相结合的新型登记模式。培育发展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探索建立专业社工独立的职业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培育孵化服务群众类社会组织。健全社会产品和服务提供制度,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开展活动。

专栏27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工程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村(社区)建设部署监控设备、自助终端和其他物联网设备,结合一部手机办事通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实现人、事、物互联互通。

治理能力提升示范社区(村)创建。以城乡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文化引领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矛盾化解能力等为重点,创建治理能力提升示范村(社区)。

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心理人才库,推进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和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服务(室)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乡(镇)百分百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全面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宣传,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和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重要指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坚持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加强民族教育基地建设,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0+N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创,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创建水平。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民族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全面融入社区、融入城市。深入挖掘、提炼先进典型和事迹,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优化转移支付和补齐发展设施短板,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改善民族地区社会民生2025年,力争把禄丰市创建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专栏28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工程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0+N进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铁路、进医院、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进旅游景区、进千家万户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涵盖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2025年,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示范单位1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每年创建州级示范单位10个,打造精品示范点2个。

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 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基地等资源相结合,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先进典型相结合,利用好教育资源,建设覆盖全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乡(镇)教育示范点。

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制定完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加大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培养力度,重视少数民族双语人才培养使用;强化少数民族教育卫生人才、工匠人才、企业家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的高素质民族宗教工作队伍。

人口较少 民族聚居区发展工程。对全人口较少 民族聚居区行政村,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能力素质提升为重点,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工程。深入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百项精品百名人才等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力度,推动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每年组织实施1个以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巩固提升已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水平,新增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少数民族村镇(寨)乡村试点工作,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

《纲要》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第一节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和省、州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和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整体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抓好执政骨干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强化规划引领

加强与国家、省、州和市行业部门规划紧密衔接,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统一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强化《纲要》的引领作用,强化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国土空间规划要细化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专项规划要细化时间表和路线图,尽快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第三节  强化政策统筹

围绕《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着眼于解决当前阻碍禄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发挥禄丰市发展优势,强化政策导向,制定和完善一批支撑政策,在财税、金融、土地、环保、投资、产业、改革、开放、人才、民生、价格方面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严格政策出台有关规定和程序,加强各项政策间的衔接协调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障实施效果。

第四节  细化责任分工

《纲要》的实施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规划实施制度,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纲要》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市人民政府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单位逐一落实。对纳入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要优先列入年度统筹推进计划,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将规划年度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牵头部门要落实责任,明确时间进度安排,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第五节  推进项目实施

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原则,精心谋划论证产业重点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一对一服务,实行一事一议,予以重点扶持。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在政策、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严格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制,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支持产业项目融资,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提高项目融资能力。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组织各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到发达地区进行产业项目专题推介。

第六节  加强监测评估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纲要》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政策的制定实施进展和效果,以及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监测评价、跟踪落实、定期报告,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发挥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推进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健全规划评估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纲要》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定期报告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进展情况;规划主管部门要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纲要实施中期阶段,规划主管部门要通过自行组织评估和引入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期评估,并报人大常委会;《纲要》实施期满,要开展总结评估,为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打好基础。完善规划修订机制,当规划实施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造成实际经济运行、社会发展与规划目标发生较大偏离,需要对《纲要》进行修订或调整时,由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附表:

  禄丰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规划目标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1

市内GDP

绝对值(亿元)

253

120.46

134.58

150.3

170.81

189.5

208.16

预期性

增速(%)

10.4

8.8

11.2

8.6

6

9

2

人均GDP

绝对值(元)

56300

27987

31224

34828

39539

43755

47864

预期性

增速(%)

10.3

8.7

11.1

8.3

9.4

9.6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绝对值(亿元)

13.1

8.05

8.69

9.61

10.49

9.78

9.3

预期性

增速(%)

8

10.6

9.2

-6.8

-4.8

2.9

4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绝对值(亿元)

319

104.58

137.7

165.43

184.04

152.88

174.44

预期性

增速(%)

31.7

20.1

20

-16.9

14.1

10.8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亿元)

76.7

58.06

67

74.51

84.41

94.04

88.96

预期性

增速(%)

15.4

11.2

13.3

11.4

-5.4

8.9

6

服务业增加值

GDP比重(%

39.4

46

45.4

44.8

46.6

43.9

44

预期性

增速%

7.3

7.8

7.9

6.9

5

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2

0.12

0.32

0.32

0.32

0.71

0.7.

[0.58]

预期性

8

科技进步贡献率(%

57.5

54.3

55.3

56.1

56.5

56.9

57.5

[3.2]

预期性

9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1

0.82

1.1

1.2

1.6

1.6

2.1

20.7

预期性

10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绝对值(万户)

5.15

4.93

5.47

6.96

8.84

8.81

8.1

约束性

增速(%)

10.8

27.3

5

5

5

预期性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

2.1

2.9

3.5

7

10

12

[9.9]

预期性

12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4

44.45

46.95

49.27

50.57

52.07

54

[9.55]

约束性

13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

13000

2967

3031

4764

10488

3415

396

约束性

14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值(元)

44950

27914

30477

33007

35648

38464

39849

预期性

增速(%)

9.2

8.3

8

7.9

3.6

7.4

1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值(元)

16500

9158

10101

11010

12023

13129

14035

预期性

增速(%)

10.3

9

9.2

9.2

6.9

8.9

16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绝对值(万人)

2.8

2.67

2.72

2.75

2.89

3.09

2.9

约束性

增速(%)

1.9

1.1

5.1

6.9

1.8

1

17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1.6

21.6

21.62

21.58

22.75

23.43

23.8

约束性

18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8766

138

1006

2410

653

668

0

约束性

19

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19600

3000

3900

1556

3900

6545

0

约束性

20

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15

10.82

18.57

22.25

27.57

31.47

36

预期性

GDP比重(%)

6

13.8

14.8

16.1

16.6

18.5

增速(%)

25.3

20

21.1

14.2

13.8

18

21

耕地保有量(公顷)

30000

30287

51857

51857

51857

51857

54300

[12.4]

约束性

22

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占比(%)

42

40

15.5

20

24

28

32

约束性

提高(%)

10.8

4.5

4

4

4

23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104.79

147.59

123.73

128.9

120.65

111.1

104.79

约束性

24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

16

 

 

约束性

25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

21

7.81

8.53

5.51

8.8

4.72

4

约束性

26

主要污染物减排

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9495.05

10469.5

12517

11226

11137

10654

9495

约束性

27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5288.19

5621.63

5636

5131

5138

4978

5285

约束性

28

氨氮排放量(吨)

667.465

707.005

708

672

668

662

666

约束性

29

氮氧化物排放量(吨)

2871

2871

2871

2871

2890

2871

2870

约束性

30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65.6

65.6

65.6

64.75

64.84

64.98

65

[-0.6]

约束性

31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300

1045

1269

1257

1307

1461

1300

[4.7]

约束性

32

地表水质量

好于类水体的比例(%

95

75.86

80.55

83.33

75

95

约束性

33

类水体比例(%

1

16.6

3.45

2.8

2.8

8.3

0

约束性

34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

99.9

99.7

99.72

99.7

100

98.9

99.8

[0.1]

约束性

35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560

1741

5000

10005

31277

62790

78700

114

预期性

36

旅游业总收入

绝对值(亿元)

36.1

19.64

40.55

58.72

78.17

96.67

68

预期性

增速(%)

90.4

44.8

19.4

23.7

-30

23.3

37

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

绝对值(万人)

45.3

43.06

43.14

43.17

43.23

43.39

44

预期性

增速(

6

4.48

4.53

4.75

4.68

5.02

5

[5.2]

38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3.5

11.6

11.92

12.27

12.6

13

13.5

[0.3]

约束性

3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

93

95

95.6

96.75

95.85

95.8

[2.8]

约束性

4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1.5

85.96

90.22

92.18

92.26

92.1

91.5

[5.54]

预期性

41

登记失业率(%)

4.5

2.5

3.29

2.99

2.99

2.8

2.83

[0.33]

预期性

4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4209

3900

5154

6223

6010

6025

5500

预期性

43

粮食总产量(万吨)

25

20.9

21.24

21.77

21.84

22.18

21.9

[0.9]

预期性

44

高原特色农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30

 

30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12

15

45

现代烟草产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3

2.56

2.6

2.6

2.59

2.53

2.5

-0.4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1.0以上

2.1

1.9

1.7

1.5

1.3

1.2

46

化工产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30

3.71

3.5

2.5

2.68

2.48

4.5

3.9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12

3.2

2.6

1.7

1.6

1.3

2.2

47

冶金产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30

3.46

4.03

6.01

8.48

15.4

14

32.3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12

3.0

3

4

5

8

7

[4.0]

48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5

0.9

1.08

0.93

0.7

1.11

1.5

6.8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2

0.8

0.8

0.6

0.4

0.6

0.7

[-0.1]

49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10

0.65

2.6

3.45

9.1

24.07

38.5

126.2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4

0.6

1.9

2.3

5.3

12.7

18

[17.4]

50

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27

 

27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11

13

51

新兴服务业增加值

绝对值(亿元)

20

 

10

预期性

占比GDP比重(%)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