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楚雄动态 >> 正文

穿针引线织就锦绣生活—— 楚雄州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3-21 08:43:56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丁忠泽 点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云南楚雄“把‘非遗’穿在身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色彩鲜艳、亮丽独特的楚雄彝绣,再一次备受瞩目。3月初,金瑞瑞带着关于扶持楚雄彝绣发展的建议和精心准备的三套彝绣服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为彝绣代言,为家乡代言。

一丝一缕传文化,一针一线绣幸福。传承千年的楚雄彝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彝绣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力点,紧扣市场拓展、绣娘增收、文化赋能三大关键,成立了由州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州文化发展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构建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1+N”政策体系,以时不我待、一抓到底的干劲推动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彝绣由“指尖技艺”转为“指尖经济”,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同时,彝绣产业也成为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渠道,沪滇协作、闽滇交流的一个亮点,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截至2022年末,全州共有彝绣经营户594户,其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彝绣企业12户、彝绣协会(合作社)56个、彝族服饰传习所14个;打响了“咪依噜”“纳苏”“七彩彝绣”“彝家公社”等一批彝绣品牌。彝绣产业形成年产值突破2.45亿元的产业链,直接吸纳就业人员5.7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6122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彝绣是彝家人“指尖的艺术,心灵的花朵”。千百年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彝家人在生产生活中,把绽放的山花、落枝的鸟儿、飞舞的蝴蝶……一针一线、一丝一缕,和着真挚浓烈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栩栩如生绣在布上,缝制在彝家人的头帕、衣袖、裤脚等服饰上,逢年过节、赶集聚会,彝家男女总会穿上五彩缤纷的彝绣服饰,展示自我的心灵手巧与美丽。

2009年,“楚雄彝族刺绣”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以来,楚雄州把彝绣与遍布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合起来,在全州103个乡镇建设彝绣车间、1105个村(社区)建设绣坊,实现“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结合全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打造,采取“传承+现代+融合+发展+旅游”的模式挖掘民族文化产业,打造楚雄州“健康生活目的地”和擦亮民族文化旅游业,探索乡村旅游新业态。

为破解彝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一项项支撑彝绣产业长远发展的举措在楚雄州全面铺开:推出银行优惠贷款“彝绣贷”、保证纯手工绣品的“彝绣保”、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三项配套措施;打造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标识的“彝绣识”,量身定制彝绣手工刺绣行业标准的“彝绣标”,成立彝绣专家工作站和彝绣专家智库,打造“彝绣库”,全力进行彝绣产品品质提升;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活动,举办彝绣产品发布的“彝绣秀”,持续开展“妈妈制造”“妈祖文化”等彝绣合作项目,打造“彝绣造”,提升楚雄彝绣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孵化的“彝绣园”,推出体验彝绣传承精品线路的“彝绣游”,形成从开发端到市场端的完备产业链,不断提高彝绣产业的附加值。

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楚雄州将强化优势、放大特色、突出强项,用好有为政府之手、有效市场之手、万千绣娘之手、特色文化之手,接续奋进,下足“绣花”功夫,坚定不移加快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拥有10万名绣娘、创造10亿元增加值目标,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刺绣示范州和云南文化产业重要支撑区。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楚雄州彝绣特色文化产业的未来必定更加可期!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