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身边的变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讲述-我身边的变化 >> 正文

叭喇箐 滴水岩

发布日期:2018-03-30 09:44:23 来源:云南楚雄网 作者:江克弘 点击:[]

六十年代初,我曾在“哨区”大麦地、中邑舍工作过。一九六0年,姐姐调离三街时,我第一次进了哨区,住了两个晚上便返回楚雄了。回楚后,有人神秘秘地问我:“你到过‘叭喇箐、滴水岩’没有?”“没有。”我说,“我在里面听都没听说过哩。”问我者诡秘地笑笑,再没说什么,此事就过去了。

后来参加工作到大麦地征粮,一行十多个男女同学带上行李,乘货车就进哨区了。这时公路已经通到洒鸡口二街,到达二街大家下了车,吃过晚饭,住了一宿。第二天行李由马帮驮着提前走了,大家吃过早饭,就步行赶往大麦地。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淅淅沥沥的秋雨就下起来了,我们一个个被淋得像落汤鸡。那位来接我们的干部也未幸免。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挪到扎郎河边,这时雨也住了,大家转忧为喜。扎郎河宽三米左右,但由于河床落差大,加之才下过雨,此时此刻的水势十分凶猛。“怎么过”?大家心里都很忐忑焦急。“你敢过吗?”,不知是谁冒出这句话,无人应答。一阵沉默。恰在这时,干部带着两位脚穿草鞋,在这里干“渡河”生意的彝族汉子来了。但见他二人弯下腰来,将各自的两只大裤脚拉起来往裤腰上一别,一人出一只手不由分说抓起一名女同学,连蹦带跳地,就像提小鸡似的瞬间就到了河对面。他二人往返十来次,亦用此法将我们全部渡过河去。

过了河,虽说未下雨,但衣裤全湿透了,干部让大家拧拧衣裤的水,强调说:必须在天黑前赶到目的地,否则当“山大王”就惨了。一听说当“山大王”,那些女同学又急又怕,正不知如何是好时,迎面一阵大雾袭来,霎时间天昏地暗,好似天要往下沉的样子,可怕极了。“呜……呜……”耳边传来了一阵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我循声看去,雾气朦胧的啥也看不清,只好急走几步追上一男同学询问,他说有位姓宋的姑娘哭起来了。我们上前一看真是她在哭哩!此时此刻声音更大了,眼泪唰唰地往下掉,不仅脸颊、连鼻子尖都在滴眼泪。啊!我的天呐!“叭喇箐、滴水岩”这一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一刻像神话般出现在我眼前,我恍然大悟:“叭喇箐、滴水岩”原来是这么回事。他并不是鬼斧神工在大山里造出来的,而是人自己造出来的,这个谜现在终于揭开了。这位女同学在大家劝慰下止住了哭声,擦干眼泪,与同学们一起顽强地继续向上爬行,终于在掌灯时分到达了目的地。

光阴荏苒,2017年家人自驾车带我两进哨区中邑舍等地重游,倍感亲切,前后住了半个月。坐自驾车出行对于当年常坐“11号车”的我来说现在是梦想成真啦,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车行哨区各乡镇所走之路大多是柏油路,代步的交通工具除长途客运班车外,电三轮、摩托、小微客货车来来往往,做生意的不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地人也有了不少私家轿车用来赶集、探亲访友等出行,现如今很难见到乘“11号车”的人了。这也见证了建州六十年大进步、大发展。

当我问起身边的当地人,他们是否知道“叭喇箐、滴水岩”时,都说不知道究竟在哪箐哪山。是啊!身在这样优越的公路交通成网的环境中,哪个人还造得出“叭喇箐、滴水岩”呢!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