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身边的变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讲述-我身边的变化 >> 正文

读书 让我的路越走越远

发布日期:2018-04-11 09:14:13 来源:云南楚雄网 作者:刘兴祥 点击:[]

“白竹山、头顶雾露脚踩霜;一年四季、苦荞粑粑洋芋汤;有好姑娘、千万莫嫁白竹山。”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乡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出生于哀牢大山白竹山半腰一个彝汉杂居的小山村,由于贫寒,久病的父亲在我来到世间的第二年就离开了人世。我们的小学老师,是一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前就教书的私塾先生,教学生认字读书,很有一套方法,一年读下来,我们已经认识了1500多汉字了,一般的报纸,读慢点,80%的内容均可以读懂。

识了字,而且随着认识字数的增多,阅读的兴趣也就越大,只要能见到的纸片、过期的报纸、或是墙壁上贴了发黄的年画,都要仔细阅读。渐渐的,小小年纪的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了很多。

当时,我们村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和读书,“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在小山村,若隐若现,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另外,我们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不仅有一支常年演出的文艺队,有民兵连,还有一个图书室。图书室不大,只有四十多平方米,有十五、六个2米高的书架,大概藏有6000多册书。图书室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是团支部书记和团支部委员义务管理,轮流值班,星期六、星期天晚上开放,每次开放2个小时,遇到重大节日(如春节等),则是全天开放。只要信誉好和爱护书的读者,也可以借回家看。识了字的我们,小小的图书室成了我们一群小伙伴的天堂。最难忘的是与母亲去赶集,母亲卖菜,刚卖得2毛钱,就给了我到附近的小书摊上租书看,2分钱一本,2毛钱足可以看一个下午,直至夕阳西沉,挑着空箩箩的母亲来催我赶路回家,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摊。

后来,因为一直坚持读书,有较好的写作基础,我走出了哀牢大山,走到州府鹿城工作。如今,我在州级部门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日子平静如水,可我的世界并不平静——因为读书,我时常关注祖国的变化和发展,心里充满激情,追逐着中国梦。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