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楚雄动态 >> 正文

我州开展集中育秧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

发布日期:2024-04-01 09:50:17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万熠锋 点击:[]

连日来,全州各地积极组织种粮大户抢抓农时,通过专家指导、机械助力,开展集中科学化育秧,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扎实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

这几天,楚雄市吕合镇中屯村委会马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水稻育秧工作。一盘盘经过暗化、已经发芽的秧苗通过传送带,运送到秧田里进行移栽前炼苗,再经过35天左右的培育,这些秧苗就可以进行移栽了。马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分批次、错峰育秧,以满足因大田移栽区水源、机械、订单等导致的不同时段插秧需求,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完成3万多盘的育秧任务,剩余的3.5万盘,预计4月初全部完成育苗。

3月12日开始育秧以来,马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完成了3万多盘的育秧任务,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得益于吕合镇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支持。在创建工作中,吕合镇购进了一批现代化农业机械,租赁给辖区合作社使用,提高了水稻及农作物种植的效率。“这些机械设备的投入,大大节约了我们播种到大田移栽的时间,节点、节令也跟得上,也为我们合作社减少了人工成本,传统育秧从播种到发芽大概要一个星期,我们只要5天,缩短了秧苗的生长期。”合作社社长马进说。

吕合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马春旺说:“通过集中育秧和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每亩可以为农民增收280元左右,通过节本增效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

为筛选出最适合在吕合镇这样中海拔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吕合镇以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该镇实施粮经协作项目及高产攻关项目为契机,由省农科院提供种子,补助化肥、农药,在吕合镇进行28个品种集中种植展示,通过单独播种、单独移栽、单独调查、单独测产分析,与“楚粳40号”作对照,逐个进行比较,通过筛选比对,结合抗病性、丰产性及品质,最终选择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品种,为吕合镇粮食生产提供品种保障,目前播种工作已经完成。

省农科院粮作所农业推广研究员张建华说:“用我们的‘云科梗5号’优质粳型水稻品种来做高产攻关,希望在单位面积的条件下提高产量,从而供给广大群众好米吃,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近年来,吕合镇全力推进传统育秧向集中育秧转变,通过系统谋划、科学管理、智慧育秧,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为推动粮食稳面增产、农业提质增效提供强力保障。2024年,吕合镇计划种植水稻17220亩、产量11189吨,目前,已培育水稻秧苗970亩。截至3月20日,全州水稻良种就位2450吨、玉米良种就位2739吨、马铃薯种就位6737吨、豆类种就位519吨、就位化肥10.1万吨、农药686吨、农膜2464吨,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