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推动中医药持续发展、走向世界”“打造生物医药聚集区,持续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这是双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目标。针对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问题
双柏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6万亩,2021年上半年中药材种植产值为13.7亿元,加工产值为3.7亿元。虽然双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主要的困难问题:
(一)种植规模不足。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以一家一户零散种植和小型基地为主,大面积连片种植基地较少,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中药材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经营主体总体数量不足。
(二)技术含量不高。在种植环节缺乏专业培训,在品种选育、地块选择、种植管理等环节缺乏保障措施,在加工环节缺乏技术规范,大多数中药材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品牌培育不力。对生物多样性、道地药材、优势中药材品种和中彝医药文化挖掘、宣传及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缺乏具有地理标志的中药材品牌产品。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紧扣打造“云药之乡”新高地目标定位,以建设全省中药材种植大县、全省中药材加工重点基地、全省中药材交易中心、全省中药材研发重要基地为目标,在种植上着眼、加工上着力,在标准化、品牌化、道地性上着手,确保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7万亩。
(一)进一步加大种植基地建设力度。依托现有“一带一区”规划布局,优化“一带一心两核两片”中药材种植加工布局结构,建设一批重点村、专业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源头工程”,推进全县道地药材种苗基地建设,构建全县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今年底建成黄精、重楼、葛根、金银花、天门冬等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4个以上,茯苓菌种培育基地2个以上,面积200亩以上。
(二)进一步加大争取政策及智力支持力度。抓紧与省乡村振兴局汇报对接,争取将双柏县早日纳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名单。加强与定点联系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楚雄技师学院以及省农业科学院、彝药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建立实验实习基地,培养医技和种植人才,加大品种研发力度,服务产业长足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帮扶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区域知名企业到双柏县开展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加强与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等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姻合作,引进品牌、资金、人才和技术,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延伸相关乡村旅游产业链,抓好“康养+”产业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市场品牌培育力度。结合乡村振兴“六个一”,大力发展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达230户以上。以药品流通和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为主,建设中药材采购销售、现货交易、彝医药文化展示、电子商务、旅游观光、仓储物流六位一体的药材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申报“三品一标”、定制药园等认证,提升质量意识,确保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打造“彝药”品牌,形成拳头产品和当家品种,增强品牌竞争力,争创名牌产品。
(五)进一步培育特色中彝医药品牌。加强中彝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加大对民间彝医药祖方的收集力度,深入挖掘以《齐苏书》为代表的一批彝医药书籍成果,形成具有双柏特色的彝医药文化,打响双柏“彝药”品牌,打造一批药茶、药膳养生保健产品,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附加值,通过产品流通、宣传推介,将“云药之乡”品牌推向全省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