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楚雄市:奋力书写“乡村出彩”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3-12-14 10:16:58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 点击:[]

2023年以来,楚雄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三个转变”,抓好“三个落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876.43元、14531.27元,分别增长12.63%、14.94%;85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动态清零。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52.54亿元,增长6.5%。楚雄市首夺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荣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8条经验在全国推广,1个典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奋力书写“乡村出彩”新篇章。

严格“四个不摘” 持续强化政治担当

严格“四个不摘”,即: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建立《楚雄市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15名市级领导兼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14次、领导小组会议7次研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调研、督导6次,听取情况汇报2次,为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凝聚强大合力。制定下发了《楚雄市乡村振兴“三巩固六争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8项政策文件,以及产业、就业等4个专项帮扶方案,市领导每月对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开展调度。2023年,争取财政衔接资金1.09亿元;土地出让用于农业农村发展13005万元,占土地出让总量的10.1%。36名市领导挂包15个乡(镇),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170人,136个村(社区)、51个重点村、9944户重点户实现帮扶全覆盖。截至目前,挂包干部走访农户35.27万户(次),制定帮扶规划2854个,建立和引进新型经营主体103个,培育种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163人,争取帮扶项目104个1490.9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12839.27万元。组织19个工作组对15个乡(镇)和重点行业部门开展集中督查和实地检查,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大比拼和干部晋升、晋职及评先评优重要内容。2023年以来,34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绩突出干部获得提拔使用。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守住返贫底线

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紧盯防返贫监测帮扶线,坚持“政府找”和“找政府”结合,对风险农户及时发现、及时纳入、及时帮扶。新识别监测对象43户136人,风险消除27户86人,260户707人存量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国办系统内10319户38468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全部有单位及干部结对帮扶。

抓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4个集中安置点100%配建了配套设施。420户1850人搬迁群众中,220人享受低保,1人特困供养;开展技能培训290人(次),1159人实现就业,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搬迁对象100%就业,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户均至少有1项增收产业,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持续巩固拓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下达学生资助金1879.89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523.31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入学。4458人36种大病患者全部得到有效救治,减免医疗费用13255人(次)4172.94万元。610户农房抗震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实施农村饮水抗旱项目133个,有效解决13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季节性缺水问题。

持续兜牢防返贫致贫坚固防线。严格执行国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将乡(镇)临时救助提升至2672元/次。截至11月底,全市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89.2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714.39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285.41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85886人(次)674.39万元,坚决守住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持续提质增效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2023年,投入产业项目资金6545.9万元,发放小额信贷4458.9万元,建成规模养殖场63个,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个,认证“三品一标”1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行政村动态清零。打造省级绿美乡村3个,“千万工程”精品村庄22个、示范村6个,大过口乡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镇,紫溪彝村创建为国家旅游重点村,红卫桥村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持续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投入衔接资金1164.52万元支持脱贫户、监测户等人口就业,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28338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950人,20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4012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9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21万人,务工时长平均8.5个月以上,兑付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5307人407.1万元。建成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示范园,发放创业贷款0.22亿元,扶持234人创业,带动就业360余人。

持续强化乡村人才储备。组织15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154个村(社区)1113名“两委”成员参加全国视频培训班、全省“移动课堂”培训,126名村(社区)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八个一百”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威楚英才”110名、本土优秀人才800余名、农村致富带头人616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14万人。

坚持固本强基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程

乡村基础设施持续健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启动26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市136个村(社区)完成规划编制;投入7779.55万元实施96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54亿元涉及13.2万人的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完成投资61.02%;15个乡(镇)全覆盖建成充电桩,改(扩)建农村公路194.2公里;建设民族团结示范乡(镇)1个、民族团结示范村5个、产业发展示范村1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2个;楚南路乡村振兴示范带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部完成计划任务。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升级。创新开展“秋风”行动,投入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资金2935万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5%,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0%以上,自然村全部达到人居环境I档标准。楚雄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入选全省绿美城市推荐奖补名单,云龙红色文旅小镇、紫溪精品民宿休闲经济带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带动乡村旅游收入。

数字建设持续赋能乡村发展。2023年,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7家,电商创业园区5个,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站、点)170个,培育电商品牌95个。楚雄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通过国家级终期考核评估验收,“楚雄市‘数智’赋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做法经验作为全国36个特色亮点之一被写入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报告,受到州委书记刘勇批示,楚雄市数字乡村云平台入选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最终50个应用场景之一。

紧盯弱项短板 持续推进乡村综合治理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17种软、弱、涣、散情形,对1766个基层党组织逐个“过筛子”,对4类1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定点帮扶整顿提升。选定100个老典型示范点持续巩固,100个新典型集中创建。完成数字化社会治理项目建设,联网安装摄像头6.5万个,实现“智慧安防”全域覆盖。“楚雄市‘数智’赋能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做法经验作为全国36个特色亮点之一被写入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报告。

强化乡村公共服务能力。15个乡(镇)、154个村社区“政务服务网上大厅”“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1497个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71项高频事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以上。84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有序实施,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8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380个。云HIS系统、远程医疗系统覆盖15个乡(镇)卫生院、142家村卫生室,2023年远程会诊13例,远程影像诊断4272人(次),远程心电诊断18269人(次)。

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573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6万场(次),服务群众超110万人(次)。整合子午镇“红扇子·小挎包”宣讲队等216支基层宣讲队伍,建设40个百姓宣讲示范点,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2400场(次)以上,开展主题宣讲315场(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功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镇)6个、州级21个、市级71个,文明村镇占比达86%、69%。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