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2-0106004 公开目录:县市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10日 文  号:武政通〔2021〕11号
标 题:
武定县人民政府印发《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成文日期:2021年04月06日

武定县人民政府印发《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省州驻武各单位:

《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县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抓好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规划纲要》实施的重大意义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描绘2035年武定现代化建设新蓝图,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建成多彩罗婺·幸福武定具有重大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规划纲要》的实施。

二、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上下联动、统一调度、资金统筹、协调推进的原则,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根据《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主要指标和重要领域的重点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推动纳入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结合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库。对纳入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要优先列入年度统筹推进计划,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要将规划年度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考核,加强实施进度评估、质量评价、监督检查和激励约束。

三、强化政策统筹协调

有关部门在编制各类重点专项规划时,要以《规划纲要》为依据,在目标任务、空间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充分衔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依据《规划纲要》制定。要建立与规划实施相匹配的政府投资规模形成机制,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要结合《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财力可能,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

四、加强实施监测评估

县发展改革局要牵头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办法,严格绩效评估考核。要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根据形势变化依法依规调整规划,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和批准。要开展规划实施最终评估,为下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五、完成专项规划编制

按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有关部门要分批开展专项规划衔接报批工作,按照时限要求印发实施已确定的各重点专项规划,并做好专项规划的备案工作,形成完整的十四五规划体系。

六、加强学习宣传

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要采取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和宣传《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让全县各族人民了解、熟悉和掌握《规划纲要》基本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践行《规划纲要》的良好氛围。

 

附件:1.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武定县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表

 

 

 

               202146

  附件1

 

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35武定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新征程……1

第一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1

第二章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8

第二篇  描绘发展蓝图谱写十四五跨越新篇章………11

第三章  指导思想…………………………………………11

第四章  基本原则…………………………………………12

第五章  发展定位…………………………………………14

第六章  发展目标…………………………………………17

第三篇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优化生产力布局…………21

第七章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21

第八章  优化重大生产力空间布局………………………25

 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力武定………………30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30

 打造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37

第十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41

第十  推动云南武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41

第十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力………………………45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畅通武定……………48

第十  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48

第十  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54

十六  加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59

十七  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62

十八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65

 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循环武定……………67

十九  加快拓展投资空间……………………………68

第二十章  全面促进市场消费……………………………70

二十一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72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宜居武定………………75

二十二  优化县域城镇空间布局…………………76

二十三  扎实推进美丽县城建设………………77

第二十四章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82

 强化县城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84

第二十  统筹推进各类集镇特色小镇协调发展86

第二十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87

第八篇  巩固拓展扶贫攻艰成果,建设富裕武定……………89

二十八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90

二十九  构建巩固拓展扶贫攻艰成果长效机制……92

第三  建设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示范村………………95

三十一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9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魅力武定………………99

三十二  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00

三十三  推进山区综合开发………………………103

三十四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104

三十五  深化农村改革……………………………107

三十六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109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武定…………………112

三十七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113

三十八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116

三十九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117

四十  培育良好数字生态…………………………120

十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武定………………121

四十一  加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121

四十二  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123

四十三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124

四十四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25

四十五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26

十二  提升民生福祉水平建设幸福武定………………127

四十六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127

四十七  全面推进健康武定建设…………………133

四十八章 保障重点群体权益………………………141

四十九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144

五十  提高就业质量………………………………146

五十一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48

第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武定………………154

五十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154

五十三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159

五十四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163

五十五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67

第十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明武定……………170

五十六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170

五十七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73

五十八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176

第五十九章  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体系……180

第十  维护民族团结融合建设和谐武定……………182

六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3

六十一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85

六十二  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188

第十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设活力武定……………190

六十三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190

六十四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192

第六十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194

六十六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196

第十  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建设平安武定……………198

六十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99

六十八  加强法治武定建设………………………199

六十九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203

七十  加强平安武定建设…………………………204

第十  汇聚强大发展合力保障规划实施………………211

七十一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11

七十二  建立完善统一规划体系…………………212

七十三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213

  


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35日武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

 

      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武定县委关于制定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领武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开启全面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和殷切期盼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武定实现整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是谱写武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打造罗婺儿女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时期

 

第一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武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州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实施一圈一园三县三基地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武定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2020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4亿元年均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965年均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亿元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招商引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80年均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6年均增长9.4%

脱贫攻坚实现新跨越。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宣战精准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23%的成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117个贫困行政村全部出列25857101524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武定县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间全县持续巩固提升现代烟草产业重点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冶金建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现代商贸物流、绿色能源四大新兴产业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24.3:32.1:43.6一产产分别下降2.20.6个百分点产提高2.8个百分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粮食安全不断巩固产量稳定在12.5万吨。建成绿色蔬菜、特色畜禽、优质粳稻、野生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累计达53个。武定产业园区纳入省级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3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7.2亿元2015年增加21.3亿元。旅游接待量由2015年的206.4万人次增长至2020年的735.7万人次一部手机游武定全面推广使用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武易高速公路武倘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通达里程达38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4.94公里。136个建制村(社区)公路全部硬化硬化率、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100%108320户以上自然村通公路通达率达100%硬化率达95%;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置安全隐患1080公里。仁和、保处鲁、土瓜地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成蓄水滇中引水、阿庆争、大板桥、石腊它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五年累计建成中小型水库142总库容1.1亿立方米新增库容2054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729.0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骨干电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宽带武定工程持续推进4G网络实现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建成5G移动通信基站27座。

生态文明实现新跨越。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进展河湖长制严格落实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89%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98.8%PM2.5浓度均值17.81微克/立方米浓度达标率100%。全年县城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2条省考断面出境河流水质检测指标均达到III类以上标准达标率100%。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垃圾有效治理率均达100%。深入开展国土绿化累计完成营造林22万亩创建省级绿色学校9所、省级绿色社区4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打造取得实质性突破。

改革开放实现新跨越。高质量完成全县党政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明显亚行贷款县城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国资国企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疾病诊断分组DRGs付费制为主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殡葬改革工作 深入推进火化区火化率100%。县乡村三级政务为民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巩固提升各级行政许可事项100%进驻各级政务为民服务中心。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一部手机办事通推行成效明显全县一次就办好事项比例达100%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建成省级专家工作站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8专利授权226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27%。开放武定建设取得新突破。引进外资1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50美元。对内对外开放取得实质性突破。

民族团结实现新跨越。七进创建活动和十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累计创建示范乡镇11个、示范村78个、示范学校34所、示范企业8个、示范社区7个、示范单位93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个。狮山镇旧城社区马豆沟村、发窝乡发窝村委会左中梁子村2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武定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打造取得实质性突破。

民生福祉实现新跨越。千方百计谋福祉惠民生民生支出从2015年的16.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5%。教育、卫生健康、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73.3%95%89%一村一幼工程全面覆盖中小学危房全面清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积极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健康武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壮大被文化 部、财政 部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乡镇灯光篮球场、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设备开放率达100%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57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2%的控制指标。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9.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8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面整合和异地直接结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6338套、老旧小区改造735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3.35万户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100%。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0.5达到75.5岁。全县23%的人口实现在城镇居住。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了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社会治理实现新跨越。七五普法深入实施法治武定建设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和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全部提前实现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逐步健全人民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信访受理率、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保持在100%。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系统全面运用。连续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总体保持了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但对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武定欠发达基本县情仍然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城镇化、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仍然明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牢固

专栏1  武定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执行情况

2015

2020目标

2020实际数

年均

增长

一、创新发展

1

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55.6

107

108.4

10.3

2

人均生产总值(元)

预期性

19957

36000

44965

11

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预期性

4.99

7

4.56

4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预期性

67.3

206/691

93/456

6.7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19.9

33.8

40.54

9.8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42

45

41.1

2.8

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0.28

1

0.3

0.02

8

科技进步贡献率(%

预期性

53.2

55

55

1.8

9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0.6

1.5

0.35

10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万户)

约束性

1.05

2

3.66

2.61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8

15

12.4

4.4

二、协调发展

12

城镇化率(%

约束性

31.32

42

40.7

9.38

13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约束性

6.55

6.55

6.55

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26907

43300

39180

7.9

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期性

7660

13500

11916

9.4

16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

约束性

95

95

95

17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

约束性

90

90

93

3

18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约束性

0.64

0.4

0.8

0.14

19

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万户

约束性

0.62

2.89

3.35

2.73

20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3

5

2.34

三、绿色发展

21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约束性

5.07

5.05

5.06

22

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约束性

40

42

58.1

18.1

23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56.14

86.27

16.67

24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

约束性

16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

16

2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约束性

18.8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

18.8

26

主要

污染物减排

二氧化硫降低率(%

约束性

6.5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

控制在州下达目标内

27

化学需氧量降低率(%

约束性

3.2

28

氨氮降低率%

约束性

3.41

29

氮氧化物降低率%

约束性

6.27

30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58.86

60

64.89

31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约束性

0.09

0.11

0.11

32

地表水质量

好于类水体的比例(%

约束性

40

60

33

33

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7

6

0

34

县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

约束性

95

95

100

5

四、开放发展

35

外贸出口总额(美元)

预期性

536

590

150

36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

预期性

50

186

118

18.74

37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预期性

9.9

25

95.8

136.7

五、共享发展

38

总人口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预期性

27.88/4.64

28.79/6.5

28.5/5

39

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约束性

12.8

13.5

13.5

0.7

4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约束性

88

95

95

7

41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79

89

89

10

42

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3.3

4

3.4

4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0.84

1

1.8

0.96

 

第二章  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环顾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放眼国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立足云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正在变成现实。着眼楚雄全州民族更加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产业体系日益健全,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审视武定,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开放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市场活力和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稳的态势在持续,进的动力在加大,好的因素在积累,全县发展的基础更牢、后劲更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美好生活的信心更加坚定、愿望更加迫切、热情更加高涨、行动更加坚决。

 

 面临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为武定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120201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提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四个突出特点要求科学指明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同时也为武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引。国家新发展格局重要历史性机遇。全面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充分激发武定人口、区位、资源等要素活力挖掘市场潜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畅通县域经济循环带来历史性机遇。国家实施系列重大战略多重重要政策红利叠加带来的机遇。国家持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两新一重建设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重点帮扶等系列重大政策为武定加快发展带来了更多重大政策支持机遇。全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打造重点产业战略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推进5个万亿级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美丽公路建设、特色小镇创建等,以及省委、省政府将武定产业园区作为全省优化提升保留的48个省级开发区之一武定区位优势、枢纽地位和投资洼地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楚雄实施双核引领战略带来的机遇。州委、州政府加快打造禄武产业新区核心引擎推进楚东定城镇群,推动永仁武定经济带发展构筑金沙江流域生态屏障为武定对外连接昆明、攀西经济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向融入开放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面临的挑战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带来的挑战。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资源环境指标管控更加严格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带来的挑战。武定与周边县市和区域不同程度存在资源同质、产业同构等问题随着滇中高速公路网、成高速铁路和滇中城际铁路网建设推进受昆明极化效应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区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要素不足带来的挑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不足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创新型企业家群体急需发展壮大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挑战依然存在。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武定县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是将发展潜力转变为综合实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突破期必须增强主动把握机遇和审慎防范风险的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奋勇前进。

 

第二篇  描绘发展蓝图谱写十四五跨越新篇章

 

第三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州发展战略,实施全面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全力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和云南武定产业园,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长江经济带区域开放合作重点县,全面建设云南钛产业基地、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产品基地、楚雄中药材产业基地、武定壮鸡产业基地”“1234”发展战略,谱写好中国梦的武定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武定开好局、起好步。

 

第四章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组织好党员、聚集好人才、动员好群众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全面推进改革创新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发展动能。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武定发展武定跳出武定发展武定坚持全县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州重大战略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五章  发展定位

 

立足武定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着力实施一圈两园三县四基地战略。

——全面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立足武定资源、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优势和特色加大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推进武定禄丰协同发展、武定禄劝一体化发展加快接轨昆明都市圈、融入滇中城市发展。

——全力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网络优质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宜居的地理条件以休闲度假为亮点主动服务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滇中旅游圈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增加高品质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打造以生态疗养、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旅游服务基地吸引昆明、攀枝花等市民前来休闲旅游和疗养居住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后花园

——全力打造云南武定产业园。做强做实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平台激发园区活力重点打造以钛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产业以新型建筑材料钛产业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生态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着力建设云南钛产业基地、云南产城融合示范园区、云南石材产业基地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竞争优势。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推动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持续推进重点地区深化治理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武定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长江经济带区域开放合作重点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群成渝经济以及楚昆融合联动布局参与推动永武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干流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促进市场融合开放、产业互补共建

——云南钛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钛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钛产业为主的冶金化工产业以禄金新型工业片区为主依托现已聚集的龙头企业围绕钛产业的开发应用完善产业链打造钛原料、氯化钛白、钛合金、钛材的研发、生产、加工和商贸一体化的中国绿色新钛谷。

——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产品基地。立足金沙江低热河谷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气候资源、水力资源条件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修复生态系统创新产业化组织形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优质绿色高效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楚雄中药材产业基地。依托生态环境和中药材种质资源优势发挥云药之乡”“白药之乡”“云药品牌中药民间单方、验方众多影响力龙头企业引领构建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中药材初加工中药材销售、中药饮片生产、活性部位提取原料药生产、终端药品生产、药材药品商贸物流中药材电子商务、传统中医药民族药文化传承和康体养生全产业链。

——武定壮鸡产业基地。武定壮鸡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地理性商标注册产品品牌为基础建立健全武定壮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规范武定壮鸡保种、养殖、销售、品牌运营加强武定壮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引领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武定壮鸡养殖、加工和销售有效衔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六章  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和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1234”发展战略取得新突破多彩罗婺·幸福武定建设开创新局面为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武定最大贡献。

 

 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的武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全县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持续进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创建成果巩固扩大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武定;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武定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保到2035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提档升级。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增速总量达到200亿元左右。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结构更加优化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力争占GDP得比重达1%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培育取得实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效明显,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1%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建立。

——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改革开放精神成为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综合效能明显提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激发,改革成果普惠人民,区域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深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精神力量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软实力作用充分发挥。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广泛共识和坚决行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利双赢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爱国卫生运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单位GDP 能源消耗降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县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完成州下达目标,森林覆盖率66%罗婺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幸福之基更加坚实社会和谐之本更加牢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4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提高2.5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县域治理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进一步拓展深化重点地区深化治理巩固提升具有武定特色、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取得实效平安武定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专栏2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年均/累计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8.4

200

10以上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5.56

9

10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0.7

51

≥10

预期性

4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4

25

4.6

预期性

5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1.1

2.4

1.3

预期性

6

进出口贸易总额(万美元

150

600

31.9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7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0.3

1

27.23

预期性

8

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35

1.59

1.24

预期性

9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0.7

6.5

5.8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0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20

30

10

预期性

1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038

31000

≥9%

预期性

12

人均预期寿命(岁)

75.5

78

2.5

预期性

13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

5.5以内

预期性

14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1.2

14

2.8

约束性

15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2.01

3

0.99

预期性

1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3

95

2

预期性

17

每千人口的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个)

0.2

3

2.8

预期性

四、绿色生态

18

单位GDP 能源消耗降幅(%

16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1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18.8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0

县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100

≥97.2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1

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33

66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64.89

66

1.11

约束性

五、安全保障

23

粮食总产量(万吨)

12.51

12.83

0.32

约束性

24

电力装机万千瓦

12.2

266.85

254.65

预期性

 

第三篇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优化生产力布局

 

    全面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围绕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需要和目标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强化三区三线管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七章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

 

统筹优化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线的管控作用协调解决三条控制线划定矛盾做到边界不交叉、空间不重叠、功能不冲突着力构建全域覆盖、边界清晰、功能明确的三区三线空间格局。

 

 

第一节  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承担提供生态产品、确保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以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有序推进 人口生态移民易地安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总面积2191.75平方公里,实施强制性严格管制,除重大战略项目外,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保护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适度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强狮子山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地、重要城镇水源地保护区、金沙江及勐果河、菜园河等金沙江支流、水城河水源保护区、江河水体保护区、公益林、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危险区等区域生态管控和保护。强化金沙江流域生态修复和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对国土空间开发底线的约束。

 

第二节  营造记得住乡愁的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承担提供农产品、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安全功能。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控制村庄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建设,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农业空间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和基本农田的保有量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除国家特殊规定外不得突破永久基本农田边界防止过度占用耕地,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节  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承担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聚集经济和人口、支撑全县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的功能。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充分考虑地形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等因素综合分析人口、产业、城镇规模的发展趋势防止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结合未来全县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为城镇发展预留充足的开发空间,确保不突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专栏3  武定县三区三线开发保护格局

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林地保护线(一级、二级保护林地)生态水体控制线(水源保护地一级保护区、水库及保护控制界线和县域范围内的江、河、湖、库、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地域界线)重点加强狮子山省级风景自然公园、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区、公益林、地质灾害危险区等区域生态管控和保护强化金沙江流域、菜园河、水城河水源保护区等江河水体保护区生态修复、保护和治理生态保护面积645.6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22%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包括村庄、农村道路用地、基本农田、水田与旱地、农用设施用地与田坎、园地、林地和其他用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305.7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61%

城镇开发边界。包括工业发展空间、服务业集聚空间和城镇居住空间。县域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为109.03平方公里。2025县城中心城区面积8.93平方公里。2030县城中心城区面积14.97平方公里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不少于50平方公里。合理划定乡镇集镇扩展开发边界。

 

第八章  优化重大生产力空间布局

 

接轨昆明、融入滇中、连接昆攀,立足发挥武定资源、环境、区位比较优势,统筹地理空间、综合交通格局、产业发展基础和山水文化生态单元,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提高城镇和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双核引领、廊道串联、三区联动的两核两轴两联三区空间新布局

 

第一节  两核引领

 

以县城和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发展为核心,坚持产城融合、集聚发展,扎实推进核心区建设,打造县域发展新动能,提高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把县城和云南武定产业园区打造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武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着力打造以县城为支撑的核心引擎。依托武昆高速、永武高速、武易高速、武倘寻高速和规划内成昆高铁、昆武元城际铁路、武寻城际铁路等综合交通大力开展美丽县城建设,推进武定禄劝同城一体化发展,带动乡镇发展增强辐射力、承载力和集聚力,着力把武定打造成为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

 

着力打造以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为支撑的核心引擎。加快云南武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集群化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新型重工、绿色新兴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高品质的创新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

 

第二节  廊道串联

    

以对外通道和县域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基础,协同推进县域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片区联动发展,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战略,打造狮山己衣经济带、狮山白路经济带,联动禄丰、禄劝发展实现对内对外一体化、网络化发展。

打造狮山己衣经济轴依托长冲己衣公路和拟建武定猫街四川会理高速公路形成狮山己衣经济发展轴打造罗婺民族风情走廊加强金沙江黄金水道及沿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以金沙江干流生态修复和治理为主推动与元谋禄劝、四川会理等区域共建共治、共享共赢。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建立跨行政区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修复确保一江清水出武定打造金沙江生态屏障。

打造狮山白路经济轴。依托京昆高速公路、国道108线和白路环州公路以及拟建成昆高铁、昆武元城际铁路,形成狮山白路经济发展轴形成连接昆明、滇中城市经济圈攀西经济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向融入开放发展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攀西经济区与昆明联动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联动武定禄丰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禄丰产业园区、楚雄高新区和滇中新区协作共建禄丰武定产业新区围绕钛产品延伸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互补发展、梯次配套产业圈促进武定禄丰联动发展在互补发展、融合发展中增强自身动力。

联动武定禄劝一体同城发展推动禄劝武定组团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共享、政策机制统筹加强政策沟通、人员互通、物流畅通、资金融通构建便利共享生活圈。依托环滇中城际铁路建设大力开展美丽县城建设着力把武定打造成为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

 

第三节  三区联动

 

充分发挥县域南部引领带动作用对外承接功能增强县域中部创新发展促进县域北部创新发展实现县域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片区联动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着力打造南部以狮山、猫街、高桥、插甸为重点的冶金、新建材、装备制造、物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部以环州、白路、田心、发窝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北部以东坡、己衣、万德为重点的金沙江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区。

 

  加快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统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多措并举解决高海拔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绿色创新发展。推进生态退化地区综合治理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修复。推动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采石、采砂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工业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国有林场林区基础设施。

 

 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力武定

 

按照开放型、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世界一流三张牌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强

 

第九章  全力打造世界三张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让绿色成为武定发展的鲜明底色。

 

第一  打造世界绿色能源牌

 

科学有序发展新能源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为重点以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示范基地统筹本地消纳和外送。做强做优绿色能源产业延伸能源产业链深入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把我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抓住金沙江大型水电光伏互补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建设机遇优先布局绿色能源开发以绿色电源建设为重点争取国家和省级新能源建设指标加快布局建设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推动金沙江干热河谷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着力推进绿色新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清河风电场二期、白龙包风电场、百花地风电场、大青山风电场、罗保山风电场等22个风能项目和田心鸡街子等金沙江干热河谷太阳能光伏电站推进基础条件好的产业集聚区、公用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农业大棚、鱼塘水面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综合利用项目。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推进秸秆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项目建设。加强中小水电有序规范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解决丰紧枯缺结构性缺电问题。到2025力争全电力装机达到266.85千瓦绿色电源装机比重达到100%全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60%以上。

 

第二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大力发展一县一业聚焦种子端、电商端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方向推动全绿色食品迈向价值链高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推行绿色有机生产推进有机产品认证构建绿色有机产品全过程追溯体系。科学规范施用农药化肥加大对土壤改良的支持力度。持续打造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整体形象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附加值。提升品牌培育创建能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好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线上线下推广不断提升武定名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依托优质农产品产业基础大力培育绿色化、设施化、数字化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具有更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食品制造业集群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坚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人才、技术培育一批示范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以电商平台为突破点巩固存量、提升增量。加强产销对接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扩大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占有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交易市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特色农产品仓储服务、冷链物流、检测检验、包装设计、金融贸易等功能。

 

专栏4  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大工程项目

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提升正邦、神农、永银、杰祥、宏兴、奔象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大力发展畜禽、高山绿色蔬菜、干热河谷精品水果、花卉、野生菌等特色产业,健全产供销全产业链,创建国家级肉牛肉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产品基地、武定壮鸡产业基地、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力争打造绿色食品牌省级基地1个、州级基地1个、县级基地2个。

食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程。以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为抓手谋划实施一批食品加工业重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食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行动。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从事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新建农产品加工厂房及购置设施设备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科研、环保、质量控制等投入。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农业科技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建设形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示范引领。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现代农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聚焦重点区域实施提水增效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聚焦武定鸡,兼顾特色畜禽、中药材、高山蔬菜、构树、特色粮豆和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创建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一县一业示范县。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2025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户以上家庭农场达到200个以上合作社达到800个以上新型职业农民达到5000人以上。

仓储冷链物流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施农贸市场等传统流通网点改造提升。到2025行政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建成覆盖生鲜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物流网络花卉、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地预冷保鲜率提高到50%以上。

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加强与高水平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产品追溯平台。突出产地溯源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农产品区块链追溯平台开展质量追溯场景运用试点。

 

 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聚焦旅游、医、养、体教育科考全产业链,主动服务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四大走廊和滇中旅游圈建设,推进旅游+”多元融合,推出文旅深度融合的主题型、体验型产品和旅游线路,叫响梦回山水·乐游武定旅游品牌,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狮子山、水城河、己衣大裂谷旅游区建设规划推进万松山、新村湖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房车营地等露营地重点打造狮山旅游业、特色小镇风情和民族风情、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健康服务、养老养生等旅游新业态。拓展新型游览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自由行、自助游等新型游览组织方式打造昆明攀枝花大通道自驾游旅游圈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以狮山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构建武定旅游交易平台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城市信息化、科技化服务水平。打造民族特色餐饮。开展特色餐饮和民族风情烹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挖掘和传承加大彝味等武定菜系研发和推广力度打造民族文化餐饮品牌。完善旅游购物市场。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加快旅游购物中心、购物平台建设。抢抓楚雄州打造生物医药聚集区的机遇,擦亮云药之乡品牌,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云南白药、宝田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加大中药保健产品研发,打造楚雄中药材产业基地。开发健康服务类旅游产品。推动休闲度假、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育运动的融合互动推进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养生旅游、体育旅游、温泉旅游的发展大力推行健康服务管理形成健康服务类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

 

专栏5   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重大工程

一核、一环、四区旅游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核:县城文化旅游综合体。一环:县城猫街高桥县城乡村旅游环线。四区:狮山镇为主体的武定县城大旅游区,己衣镇、万德镇为主体的己衣金沙江风情大旅游区,插甸镇、发窝乡、万德镇、己衣镇为主体的休闲农林及民族风情大旅游区,白路镇、环州乡、东坡乡为主体的养生休闲及民族风情大旅游区。

打造生命起源走廊、奇山异水走廊、古镇文化走廊、彝族文化走廊四大文化旅游名片。打造距今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4亿至3亿年前的武定温氏鱼化石遗址等生命起源走廊;打造西南第一山狮子山、撼人心魄的己衣大裂谷、风光旖旎的水城河等奇山异水走廊;打造唐宋时期雄冠西南的罗婺部、万德土司府遗址等古镇文化走廊;打造彝族十月太阳历等彝族文化走廊。

旅游市场整治。健全完善法治化、规范化旅游市场秩序持续推进整治乱象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和广大游客合法权益。

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定期开展旅行社、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景点、商店等各环节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导游管理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旅游智慧化建设。以智慧化为牵引推动旅游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赋予旅游发展新动能。拓展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功能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区块链发票推广力度积极探索5G环境下的创新应用推进旅游要素全面数字化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服务和人性化体验。

半山酒店。发挥好高山峡谷、森林梯田、温泉河流高山草甸、鲜花园等优质旅游资源优势建成运营五星级水平酒店1家、半山酒店10家以上,把半山酒店打造成为藏在山间、隐没林中、外观古朴、内部高端、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世外桃源般旅游目的地。

田园综合体。统筹国土空间、农业发展、乡村建设、旅游文化等规划以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为基底促进县城、中心镇、特色小镇、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有机生长和延伸将田园综合体作为宜居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结合点推动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集农业生产、精深加工、观光体验、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潜力加快推动旅游产品全域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全域配套、智慧旅游全域提升、旅游环境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小镇和街区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

旅游基础设施工程。狮子山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山温泉旅游度假小镇、狮子山综合历史文博区、己衣大裂谷户外探险小镇环州万松山旅游景区猫街新村湖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果香花海四季休闲廊道游客集散中心汽车营地乡村旅游勐果河旅游康体运动基地万德土司文化旅游村高桥康养旅游小镇民族特色旅游村落罗婺民族风情走廊猫街民族文化旅游小镇武定壮鸡文化美食城白路镇乡村旅游示范带小河湾康体休闲农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支柱产业优势产业

 

丰富延伸重点产业内涵外延打造新材料和先进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健康养生5个支柱产业,现代烟草、商贸物流、新兴服务业、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冶金建材、房地产金融服务8个优势产业实施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全产业链推进推动形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造国内重要、国际知名的钛材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绿色钛渣精深加工基地推动绿色制造强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一批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健康与医疗、养老、旅游、互联网、体育、金融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产业基地。巩固提升烟草产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咨询中介、会展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专栏6  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一、支柱产业

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龙蟒佰利联新立钛业为龙头延伸钛产业链做大做强钛材等先进基础材料。开展制造业补短板拉长板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到2025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县农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加工产值达到120亿元。

旅游文化业。打造康养旅游、文旅融合户外运动、研学科考、乡村旅游等重点产品。到2025旅游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13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发挥武定云药之乡品牌和中药、民族药资源和彝医药优势推进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生产加工研发和二次开发依托云白药关坡基地、云南康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带动加快重楼、附子等提取物发展水平引进中医药配方颗粒、提取物精深加工企业打造集药材种植、药品研发、生产加工、商贸流通全产业链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到2025全县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增加值5亿元。

健康养生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健康旅游产业、智慧健康产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健康保险业等。到2025健康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二、优势产业

现代烟草产业。聚焦稳定核心烟区、提升产品结构、巩固湖南中烟基地单元品牌优势,支持工商物流一体化、研发中心、烟草配套等项目建设。到2025 年,全县烟草产业、卷烟销售营业收入达到7亿元。

现代商贸物流业。聚焦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城乡配送、现代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发展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现代供应链形成新功能积极布局供应链网络。到2025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计算机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业、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社会福利业、体育业、娱乐业、仓储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到2025 年,全县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

绿色能源产业。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立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巩固水电资源,加大金沙江流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到2025年,全县绿色能源主营收入达到50亿元。

数字经济产业。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大力推动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场景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全县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

冶金建材产业。改造提升以钛、铁、铅、锌、铜等黑色金属和建材为重点的冶金建材业,加快绿色冶金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推动发展高性能冶金材料和精深加工。依托武定优质丰富的砂岩储量,加快推进石材资源整合,规范特色石材开发秩序,培育丽砂石材、宏盛石材、坤利石材、茂盛石材等重点企业。改进生产装备、技术工艺,提高生产工艺和新产品开发,推进石材加工由钙粉、米石等普通低端产品向装修板材、PP管、环保防水材料等新型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建设云南最大的石材基地。2025年,全县冶金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

房地产业。完善住房供给体系,推进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推动旅游地产、康养地产、文化地产等发展,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大健康产业与房地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县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

金融服务业。引进金融机构和高端金融人才发展,积极发展地方新金融等特色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到2025年,全县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以上。

 

十一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瞄准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方向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形成一批推动全产业结构主动调整和引领调整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我支柱产业、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产业园区的投资聚集功能外引内联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十  推动云南武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钛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钛产业为主的冶金产业打造钛原料、氯化钛白、钛合金、钛材的研发、生产、加工和商贸一体化的钛产业链建设云南钛产业基地。加快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开发建设聚集绿色食品、轻工业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全力建设绿色循环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云南产城融合示范园区。依托储量巨大的优质砂岩资源推进石材资源整合规范特色石材开发秩序提高生产工艺和新产品开发发展新型高附加值产品建设云南石材产业基地。2025产业园区工业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百亿级云南武定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

 

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片区产业组团三级结构体系规划布局为一园三片区个产业片区包含不同产业的功能组团。一园: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三片区:禄金新型工业片区、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禄金新型工业片区以钛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产业片区。主要以冶金产业为主仓储物流、绿色加工制造业为辅助的工业片区。规划布局为一心两组团空间结构东部工业组团的综合服务中心东部产业组团、西部产业组团。长冲新型建筑材料片区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片区。规划布局结构为一心、两区空间结构综合服务中心、仓储区、生产加工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片区以生态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片区。规划布局为一片两组团的空间结构东南绿色产业片区大坪子冶金化工循环组团绿色食品产业组团。

 

 

 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重点

 

云南武定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以钛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产业加快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延伸钛产业链推动钛产业集群化发展2025年,实现钛产业产值80亿元。推动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钛渣、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生产工艺围绕建筑、化工、医疗、汽车、体育休闲新能源开发等应用领域发展高品质棒线丝材、板材、带材、管材、锻件材料制造产业。完善延伸钛产业链。推动钛产业集群化发展拓展延伸产业链上游基础环节和下游应用领域推进钛白粉在涂料、塑料、橡胶、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档汽车面漆、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发展优质高端钛合金型材、板材、带材等新材料。引进下游钛制品生产企业开发航空航天、化工、新能源汽车用钛材、医疗器械钛型材、珠宝用钛材、航空用钛材、高档钛材消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钛基新材料、多金属合金等新材料产业。推进辅助产业发展。按照一主两辅园区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以生态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为辅助产业2025年,砂岩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

 

 强化产业园区发展保障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组建武定产业园区管委会、武定产业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加强对产业园区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招商、服务。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园区出入主干道改造完善给排水电力、天然气、道路、通讯、光纤、排污、供热等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标准厂房、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营商环境。落实园区土地开发成本综合、动态平衡政策全力降低用地成本。简化水电气报装办理环节增强园区社会服务配套。加大招商引资。把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和主阵地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产业园区。积极承接资源深加工、轻纺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引进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成长性好、产业关联 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强化人才引进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加强企业政策扶持。

 

第十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第一节  推动产业园区优化提升

 

推动产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强化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留足项目发展空间实施差别化和弹性供地不断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完善工业企业亩产综合评价机制倒逼落后产能淘汰。适度超前谋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行政服务、文体活动、物流配送、商贸休闲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居住、入学、就医保障推动产城融合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企业培育库、制定培育方案做强做实园区发展平台功能打造经济增长极推动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促进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硅、钛、铜等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构建主业突出、簇群聚集、链条延伸、集约开发、错位发展新格局。探索跨区域产业园区共建模式建立协同联动、互补融合、竞争有序、共建共享合作发展机制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联合体共建飞地园园中园共管园。实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业经济发展、园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主体培育发展、平台建设六大攻坚工程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线上线下融合。

 

第三节  推动形成质量品牌优势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强化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促进品牌建设、标准提升、质量升级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实施名企名品名牌培育行动开展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三品一标创建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武定品牌。健全品牌创建激励机制完善质量奖励制度。

 

第四节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

 

围绕培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个体商户枝繁叶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支撑、各类市场主体富有活力的目标以重点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围绕扶持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鼓励企业或项目申报纳入双百工程培育引进壮大单一法人主体营业收入上百亿元企业推进实施一批单个项目投资在百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培强骨干企业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创新、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壮大主业、并购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提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开展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制度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主企业。积极推动现有存量企业稳心留根扎根武定实现基地化、总部化发展。

 

专栏7  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工程

产业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全中药材、工业大麻、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和产业集聚优势围绕构建生物医药、中药配方颗粒、工业大麻和绿色食品制造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双创升级工程。建设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强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高标准谋划建设批智创小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开放经济发展工程。依托科技入活动引进一批科技成果、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产业园区搭建科技产业合作平台开辟双向产业、资本、人才合作绿色通道。探索昆明孵化、武定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一区多园发展新态势。

重点产业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主营业收入上10亿元的独立法人企业推动落实单投资规模上10亿元的产业项目。双十工程主体优先列入省州四个一百项目清单、优先申报省双百工程、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和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商贸流通业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支持10亿元项目培植5亿元企业培植小微企业做强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到2025现代商贸物流行业法人企业总数翻一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批发零售企业达到6户以上营业收入超千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达到4户以上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1户以上。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畅通武定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补齐短板、协调推进、综合提升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布局优化需求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水网、能源保障网、综合物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安全韧性综合防灾与应急设施建设建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十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全面实施路长制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快运输通道建设强化综合枢纽功能统筹际、城际、城、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建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设施先进、衔接顺畅、绿色智能的大交通运输格局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第一节  强力推进公路网建设

 

加快推进六纵、六横、六连边、三联通干线公路网建设干线路网全部实现等级化县境内国、省道全部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县到乡通畅化村组道路路面硬化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县快速路网相互连通优化域内高速公路网络,配合省州推进武定至禄丰至双柏高速公路建设,配合省州开展武定至会理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迁建京昆高速公路武定县城段拓展武定县城城市空间,融入滇中城市群和昆明都市圈。提升改造省道215线倘甸至新平武定段一级公路打通武定与禄劝、禄丰的连接线积极推进金沙江沿江一级公路建设开发金沙江沿江经济实现陆水联运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九厂己衣一级公路建设提升县域南北经济干线建设。加快建设新民码头己衣插甸狮山二级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元谋凉山界至禄劝云龙界二级公路形成环州至东坡田心发窝的县域中北部交通经济干线。推进元谋老者格二级公路、白马口至石它二级公路、田心至秧草地二级公路建设,提升改造国道108线武定段、省道242线元谋团山至禄金二级公路完善骨架干线路网实现全县乡镇公路高等级化互联互通打通县际连接通道统筹规划建设己衣禄劝汤郎、环州五谷箐元谋江边、发窝大西邑禄劝云龙、插甸禄劝茂山、白路元谋凉山、狮山至禄丰仁兴县际公路形成六连边交通通道。高效推进四好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公路等级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畅通。提升改造旅游路、资源路、产业服务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提升公路安全性和可靠性2025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400公里以上。

 

第二节  全面推进铁路网建设

 

积极参与打造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配合省、州加快建设成都至昆明高速铁路(云南段)、昆明至武定至元谋城际铁路、武定至寻甸城际铁路,配合省、州推进楚雄至武定至会理高速铁路、武定至易门至玉溪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迎接武定铁路新纪元,实现武定铁路突破,强化武定与滇中城市群及更广大区域的铁路交通互联互通。

 

第三节  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建设

 

加快武定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武定通用机场和配套航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低空飞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围绕通用航空产业整体布局打造武定通用机场及其航空关联产业链逐步培育培训、物流、旅游、主题产业园等关联业态。大力发展农林作业、飞行培训、航空运动等通用航空业务。

 

 

第四节  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乌东德水电以提高航道等级、改善航运设施为重点加快金沙江港口、水运和码头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水航道建设提升改造金沙江武定段III级航道等级拓展金沙江长江黄金水道打造通江达海水上通道着力构建金沙江出省通道深化金沙江航运合作。建设区域性港口武定港推进白马口码头、五曲沟码头、热水塘码头、新民码头提升改造形成一港四码头的水运体系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联运枢纽。

 

第五节  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统筹组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武定县城北部客运站、己衣客运站提升改造东坡客运站、万德客运站、环州客运站、发窝客运站、田心客运站、猫街客运站、白路客运站、插甸客运站、高桥客运站建设行政村招呼站。加快县级客运站升级改造步伐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合理配置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加快城乡客运站点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与中心城区联为一体、与周边区县紧密对接、覆盖广大农村的城乡客运网络体系。依托成昆高铁和滇中城际铁路网高标准规划建设武定高铁统筹规划铁路、航空、汽车客运、城市公交、城市停车场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预留综合交通运输引进、引出条件充分利用智能交通、互联网+等先进科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在线路、节点上的匹配与衔接建设公铁水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第六节  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

 

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落实管养主体责任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快发展智慧交通建设全统一与省联网的智慧交通云平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服务平台推动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加强跨地域、跨类型交通信息互联互通。加强集疏运体系配套建设推进客货运功能结合的农村站场、城乡公交运营配套设施、区域综合停车场、区域智慧停车场等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体系智慧服务水平。推行客运一票式和货运一单制联程服务构建多方式可选、多层次融合、全过程连贯的一体化客运换乘体系引导传统货运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推进公众出行服务、货运与物流服务现代化。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和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公路建管养一体化改革。加快发展铁路、水运和公共交通等低碳、高效、大容量运输方式改造升级运输装备倡导绿色出行。

 

专栏8  综合交通建设重点项目

铁路。配合省州推进成都至昆明高速铁路云南段、昆明至武定至元谋城际铁路、武定至寻甸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楚雄至武定至会理高速铁路武定至易门城际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公路。实施长冲至己衣二级公路、武定至禄丰至双柏高速公路、禄劝汤郎武定己衣万德东坡白马口元谋江边二级公路、武定县田心至禄丰交界二级公路等公路项目,配合省州开展武定至会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民航。新建武定通用机场。

水运。新建金沙江航运武定港。

智慧交通。推进智慧美丽公路建设重点打造武定长冲至己衣等公路试点示范。开展交通流量智能分析、动态优化。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推广智慧车牌车联网示范。

 

第十  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实施兴水润滇工程机遇,统筹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和保障能力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水利网络体系。

 

  加快完善供水安全体系

 

加快供水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保障城乡、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供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全社会供水安全。规划重点水源工程46开工建设志黑、咪书拉2件中型水库加快推进石门坎扩建、大西邑、嘎呐、大村河等7件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续建阿庆争、大板桥、石腊它水库扩建等3件小(1)型水库实施平地、岩子脚水库等2件小(1)型水库扩建加快推进老悟水库、木高古水库、布鲁箐水库等32件小(1)型水库前期工作。推进水库清淤增效。加快推进全县水库清淤工作清淤水库23恢复兴利库容136万立方米。新增库容4100万立方米新增供水3800万立方米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14.5%15%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重点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建设推进滇中引水工程、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县域各区域、干支流、流域关键性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勐果河与菜园河河库连通、羊旧至田尾巴水库连通等2件河库水系连通工程,优化全县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供水安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推进乌东德水电站武定县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工作。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干旱易发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达到98%以上。加快抗旱工程建设。以干旱易发区、粮食主产区等为重点,建设12件抗旱水源工程。加快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建设新村水库至仁和管道连通工程等2个项目,推进县城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增强县城应急供水能力。

加快大中型灌区工程建设。围绕高原特色农业、金沙江低海拔高热河谷开发、水稻田推广先进灌溉制度、水肥高效利用等配套工程加快推进狮山、高桥、猫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实施插甸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新建一批现代化大中型灌区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田心、东坡、己衣、万德等4件一般中型灌区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

 

加大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大村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等24件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项目力争开工建设8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4.05平方公里。推进河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流域为单元实施退耕还湖(河)、还湿、封育保护、水源涵养加强河库保护推进河库休养生息保护河流的多样性和河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加强河湖生态修复、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开展河湖库水域岸线划定工作严控河湖空间侵占。重点保护菜园河重点生态功能水体保护和恢复县城河湖生态系统及功能。开展农村河湖整治推动水美乡村示范点建设。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提升县城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县城山、水、林、田、河、湖等自然生态要素完整性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县城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及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编制县城洪水风险图和勐果河、武定小河等流域洪水调度方案。提升薄弱环节防洪能力。扩大中小河流治理实施范围规划治理河道13开工建设勐果河下矣马拉高桥集镇段河道治理等4件工程。完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以勐果河、铺西河等河流为重点加大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规划重点治理山洪沟19开工建设铺西河下椅子甸大梨园段山洪沟治理等8件工程。加快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9座、中型水闸7件。

第四节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加快防汛抗旱决策系统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整合防洪抗旱应用系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防汛抗旱信息平台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系统,加快完善全县防汛抗旱决策系统。加快建设水文水资源及水土保持等监测站网。建立和完善水利综合监测站网,全面提升水旱灾害、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加快建设水利综合信息平台及水利云系统。依托防汛抗旱决策系统,整合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开发建立全县水利数据库,打造一库、一图、一平台的水利云平台。

 

专栏9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重点骨干水源工程续建阿庆争、大板桥、石腊它扩建小(1)型水库。开工建设志黑中型水库、咪书拉中型水库扩建平地水库、布鲁箐水库、岩子脚水库等3座小(1)型水库。

重点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滇中引水工程二期工程。推进乌东德水电站武定金沙江干热河谷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工作。

中型灌区工程。积极开展东坡、田心万德、己衣灌区前期工作。加快实施近城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勐果河与菜园河河库连通工程、羊旧水库至田尾巴水库连通工程。推进水库清淤增效工作。

抗旱工程。建设12件抗旱水源工程。基本完成县城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开工建设2件城市备用水源工程项目。

防洪排涝重点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县城城区防洪排涝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及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薄弱环节防洪工程。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开工建设419.3公里;完善山洪沟防洪治理开工建设837.9公里;完成7座中型水闸和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加大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工大村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等8件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项目。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流域为单元加快推进江河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开展11个乡镇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十六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保障能源供应重点加强电力、燃气等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第一节  提升电力保障能力

 

加快骨干电网、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步伐优化电网骨架强化电力对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持续优化500千伏主网结构支持配合乌东德水电站500千伏交流配套工程等西电东送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扩建田心110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40兆伏安。增容九厂35千伏变电站、高桥35千伏变电站扩建、增容猫街35千伏变电站扩建白路35千伏变电站重建东坡35千伏变电站新建万德35千伏变电站、环州35千伏变电站新建总容量139.65兆伏安。改造10千伏石腊它线、10千伏万德线、10千伏环州线、10千伏猫街三家村线全部解决中压线路超80公里问题。变电站新出10千伏中压线路1990.46公里改造、新建中压配电网线路269.73公里。新建、改造低压配电网线路122.25公里。通过10千伏线路新建、延伸工程强化10千伏网架水平巩固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和户均配变容量两率一户指标。实现中压配电自动化线路66配电自动化覆盖率95.7%。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提高配网联络率和自动化水平。完善县城35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结构布局提高城市电网供电服务水平。结合城市改造有序实施电缆入地。持续推进乡镇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保障最后一公里能源高效、稳定、安全供应。加强220千伏输电网、支持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建设研究规划实施武定县500千伏输变电、220千伏九厂输变电、110千伏猫街输变电、110千伏高桥输变电建设提升全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第二节  推进绿色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配合做好乌东德水电站项目建设,全面整改退出小水电。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集中式充(换)电站、分散式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城乡公交客运站、加油站、县乡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住宿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停车位等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住宅、大型公建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充电设施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实现县域高速公路服务区、车站、大型公共场所充电设施全覆盖。

 

 

第三节  完善燃气系统建设和沼气利用

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富民至武定天然气管道建设,快县城城市燃气管道建设实现县城和乡镇集镇燃气管道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大中型沼气、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推广农村新型节能炉节能灶

 

专栏10  能源保障网建设重点项目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主网。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完善配网。加快建设110千伏及以下配网。提升农网。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巩固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和户均配变容量两率一户指标建成智能高效、安全低碳、多样互动的现代农村电网。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富民至武定天然气干支管道天然气管网建设力争到2025形成以富民至武定天然气管道为主轴覆盖县城及周边重点乡镇的天然气主干线网架。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微网精准匹配电力供需提升全县绿色能源占比。在全县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安装智能充电桩扩大全县新能源汽车数量

 

十七  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第一节  优化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光纤入户”“宽带武定4G网络补盲提速工程加快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动物联网、IPv6 等规模化部署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农村4G网络补点加快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深入实施千兆光纤进小区、百兆光纤进乡村工程持续加大老旧小区光纤改造力度加快城镇、农村区域光纤宽带接入网深度覆盖。新建5G基站500蜂窝物联网基站150全县移动通信塔站达700各类移动通信基站4000骨干传输网光缆总长3万皮长公里2025全县乡镇、旅游景区、重要交通站点、医院、学校等区域实现5G信号全覆盖20 户以上自然村 4G网络有效覆盖率达到100%5G信号覆盖率达到60%百兆宽带通达率超过90%移动电话用户达2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巩固固定电话用户5500物联网在网终端设备深度覆盖基本形成高速、泛在、安全、开放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第二节  推进数据中心建设

 

配合建设昆明武定迪庆省级骨干光纤通道,提升武定通信网络传输质量与效率,支撑电子商务、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武定县数据中心,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推动数据资源深度整合共享。到2025年,建成武定云数据中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信息化赋能效应。基本构建起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信息系统集约建设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周边区域协同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以重点领域示范应用为牵引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专栏11   信息网络建设工程

昆明武定迪庆省级骨干光缆通道工程。配合建设昆明武定迪庆省级骨干光纤通道。

宽带武定工程。加快老旧小区光纤网络改造新建城镇区域网络消除行政村宽带网络接入最后一公里瓶颈加快推进千兆到楼到企、百兆入户进村建设。

4G网络补盲提速工程。扩大4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实现全所有自然村、A级以上景区游客集中区、高速公路和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生态保护区等区域4G网络全覆盖。

 5G网络建设和应用工程。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推进5G网络及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网络覆盖推进网络承载能力升级和覆盖面建设。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建设冶金、彝药、食品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物联网覆盖范围提升工程。积极部署移动物联网感知设施按需新建物联网基站加快在高标准农田、工业园区、城市路网、社区街道、燃气管道、等级公路、湖泊水库、水电站、自然保护区等布设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传感设备。

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统筹全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部门自建机房和小型数据中心整合归并推进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形成连接省州、覆盖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统筹调动、资源共享、深度应用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第十八章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第一节  加快物流园区物流通道建设

 

完善物流通道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滇入川、互联互通、衔接国内、对接国际的公、铁、水、航、管道运输综合物流通道。以两新一重项目为抓手加快狮山综合物流中心、禄金工业物流中心和长冲特色建材物流中心构成的武定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高桥、猫街、插甸、白路、环州、东坡、田心、发窝、万德己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形成一园两轴三多点支撑的物流枢纽空间布局。

 

第二节  建设覆盖全域的物流服务网络

 

补齐城乡流通设施短板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和服务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推动县级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社区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级小区物流服务点建设。补齐城乡高效配送短板全面启动城市统一配送试点。加快发展跨境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拓展国际贸易业务。

 

第三节  推进冷链物流和智慧物流建设

 

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和公共冷库提高冷链设施利用率满足高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加快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功能配套冷藏、冷冻和冷链运输设备。提升电子商务示范县水平加大城乡高效配送信息平台推广力度加快整合物流和运输资源优化配送路径构建城市、城际、城乡、乡村高效配送网络。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打造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大健康、冶金矿产业、农业与农产品四条智慧型供应链。

 

专栏12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武定综合物流园区加快狮山综合物流中心、禄金工业物流中心和长冲特色建材物流中心构成的武定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高桥、猫街、插甸、白路、环州、东坡、田心、发窝、万德、己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现代物流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大城乡高效配送信息平台推广力度搭建供应链协同、商品交易和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和专业化服务等线上平台支持商贸物流企业信息化升级推动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

 

 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循环武定

 

以建设昆明成渝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节点为突破口以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为重点持续提升要素集聚、协同、联动能力在全方位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十九  加快拓展投资空间

 

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增动力抓紧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有效投资快速增长更好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第一节  优化投资结构

 

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实施铁路、公路、水运、通用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环保监测、污染治理、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物资储备与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支撑作用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等重大项目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着力扩大工业投资。围绕制造业重点把产业建设工作项目化积极推进重大技术改造完善重点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做强做实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发展平台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促进产业、资源向开发区聚集大幅提升以绿色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投资。持续推进两新一重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应用等为重点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持续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加强县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以县城为载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实施推进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及早规划包装、滚动推进实施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PPP项目。

 

第二节  激发投资活力

 

有效扩大民间投资。深入推进投融资审批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扶持审批透明度、完善配套设施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实长效机制。破除民间资金进入重点领域的隐形障碍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联合、优势互补、产业协同、模式创新等参与国有企业重大投资、成果转化和资产整合项目扩宽民间投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潜能。积极引进利用外商投资。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建设做好外商投资项目储备工作。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加强投资环境和合作项目宣传推介积极与外商开展前期对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形成多元投融资模式。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管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培育多层次融资市场积极引进培育各类金融中介集聚各类金融资源发挥金融集群效应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投入方式通过以奖代补、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大力支持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需求。

 

第二十章  全面促进市场消费

 

培育繁荣各类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支撑作用。

 

第一节  加快传统消费升级

 

做大便民消费完善级商业中心、乡镇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三级商贸服务网络创新经营模式。坚持区域功能与商业业态、文化形态、消费生态的融合联动支持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打造滇中北部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带动消费结构优化、消费产品提升引导老字号企业开发武定特色旅游产品深化品牌企业与旅游企业在景点景区建设、线路开发、宣传推广方面的合作打造武定品牌商品制作体验一日游等特色活动。加快发展联盟消费群将智能化、品牌化连锁店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点培育本地连锁企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落户武定。推动品牌首店、传统老店、智慧小店、连锁便利店四店经济发展。繁荣夜间消费打造集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餐饮、商业等为一体的深夜食堂夜间商圈不夜城等特色消费市场把培育壮大夜间消费与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浓郁民族风情的夜间经济地标和商圈。

 

第二节  积极培育新型消费

 

培育商旅文体融合新兴消费业态加强文化旅游业与武定民族民俗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休闲体育消费和文化艺术消费体系。培育康养消费加快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智慧医院、康养医院打造一批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的银发经济产品。促进休闲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融合发展户外运动、金沙江流域水上运动打造运动户外天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及城乡消费不定期组织武定人游武定购物促销节等综合性消费活动。鼓励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第三节  深挖农村消费潜力

 

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提升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新型商业中心服务功能打造集现货交易、电子交易、公共信息、仓储、物流、结算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有序推进武定壮鸡、蔬菜、水果、核桃等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建设。扩大农产品流通以打造武定绿色食品牌为抓手建立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彝族火把节绿色食品产销对接活动品牌,拓展北上广深及港澳市场组织武定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到日韩、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食品类国际品牌展会举办农产品推介会。

 

二十一章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节  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

 

破除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流通障碍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良性循环。依托北进川渝、西南出境、融入滇中、内网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联通中国内陆腹地和中南半岛的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构建优质高效流通体系联通国际物流通道融入国际大循环依托国内物流通道融入国内大循环实现外联、内通、货畅建设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链接点、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合作。

 

二节 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

 

依托云南武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小镇等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聚集的各类产业平台加快形成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昆明都市圈、禄武产业新区、攀西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的合作协同发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行政互动、要素驱动、产业互补等推动经济要素跨区域优化组合及自由、便捷、合理流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构建区域协调融合发展新机制、产业协作配套机制打通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各环节构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流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引进产业链核心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配套企业和服务企业推进关联产业项目集聚发展提高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度和产业集群效益。

 

节 对接国际大循环

 

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及生效后的重大机遇,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成员国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加工贸易、大健康服务、文化旅游、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学习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积极争取先行先试人员往来、农业合作、加工物流等方面政策。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加快推进武定县内外贸投资便利化进程。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着力放宽境外投资限制简化境外投资管理切实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积极参与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南博会),借助展洽会平台将名特新优产品推向南亚东南亚市场。依托中国南亚智库论坛、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中国云南与印度西孟加拉邦经济合作论坛、滇孟对话会等不断提高战略谋划水平和国际合作服务能力。创新合作共建模式加强武定县与国内外各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功能依托孟中印缅陆上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输出特色产品

 

四节  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

 

加大优质产品供给力度按照同线同标同质要求促进优质产品国内市场的开拓加快谋划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等一批优质供给项目。坚持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内大循环的安全底线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内外双循环的强基工程推动绿色食品牌成为进入双循环的抓手和载体。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以文化和生态为底色推动旅游业态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康养、体验、智慧转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

 

节 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推进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发展第三方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实时共享引导生产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加速技术和产品创新。鼓励批发、零售、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分销执行、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一体化服务。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宜居武定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接轨昆明、融入滇中,做强县城、构造支点,参与楚东禄丰武定城镇群建设,打造楚雄州次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不断提升罗婺山水城·昆攀后花园品位。

 

第二十二章  优化县域城镇空间布局

 

第一节  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实施县城中心城区带动和县域经济发展两轮驱动,提升县城中心城区承载力和辐射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县城中心城区、重点镇和新农村协调发展的现代城乡体系。接轨昆明、融入滇中、带动乡镇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有序推进城镇发展实施强化中心、构造支点、区域联动的空间战略强化县城和中心集镇的集聚作用构建空间发展的多元支点引导人口向县城、中心城镇集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一主、一次、一带、四轴、多支点空间结构的县域城镇体系。一主县城中心城区引领带动县域发展增强自身的辐射力、承载力和集聚力建设全县发展增长极核。一次把猫街发展成为县域次中心城镇。一带依托金沙江流域建成旅游、生态、水电、物流为一体的生态产业经济带。四轴依托京昆高速公路、国道108线、武定至己衣公路、白路环州东坡公路发展轴和经济带。多支点高桥、插甸、白路、衣、环州、东坡、田心、发窝构成县城经济发展的支点。

 

第二节  优化县城空间布局

围绕打造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闲后花园建设园林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优化县城空间布局结合武定县城面环山、两水穿城的空间格局特征形成一心四轴六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县城发展中心以居住、行政办公、商业、商务、金融为主的城市综合功能中心。两纵两横城市发展轴狮山大道发展轴、武禄大道发展轴和北城大道发展轴、大坪子工业园区至狮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小镇规划内1号道路发展轴。六区老城区、北部新区、东部新区、南部新区、物流区和休闲度假区老城区和休闲度假区为优化挖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区域北部新区、东部新区、南部新区和物流区为城市建设新区。着力将武定县城建设成为东有园区拉动、西有旅游度假带动、南有产业支撑、北有武定禄劝同城效应支撑的生态宜居县城。

 

第二十三章  扎实推进美丽县城建设

 

围绕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目标扎实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加强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第一节  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

 

健全医疗卫生设施。推进县城与禄劝昆明医疗卫生设施统筹布局和衔接配合。提标改造县级综合医院改造新建大型公共设施应具备短期内改建为方舱医院或应急避难场所的条件。完善教育设施。老城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新区开发、居住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有效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养老托育设施。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发展文旅体育设施。提升县城罗婺彝寨、罗婺路、狮山大道、明惠路、复兴街、县城西北片区、北片区等商业步行街、特色街区及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完善公益性殡葬服务。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卫生健康、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退役军人服务、儿童关爱保护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城镇居民社区综合服务全覆盖。推进家政等便民服务进社区打造综合性多功能的美好生活服务站

 

第二节  推进县城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

 

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配备新型垃圾收运车辆改造县城垃圾房新建县城垃圾转运站。加快建设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减少原生垃圾直接填埋。建设县城餐厨垃圾处理和建筑垃圾处理建立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回收及再生利用体系。加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完善医疗废物收转运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规范的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重点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纸等进行回收利用。

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扩容提标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减少污泥垃圾填埋。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设施,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县城菜园河沿河截干管和截污口县城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水调蓄池建设,提升改造县城城郊结合部截污管网和老城区污水管网新建污水管网新建、改造老城区既有污水管网。推进管网雨污分流实施混接错接、漏接、老化和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提高管网收集能力。

改善县城公共厕所。重点在旧城区、人流密集区和主次干路等区域新建固定公共厕所或移动式公共厕所利用节能环保技术配置除臭设施。改造老旧公共厕所。新区建设和商业开发严格按标准配建公共厕所。合理增加无障碍厕位和第三卫生间方便残疾人和儿童等使用。

 

第三节  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升级

 

优化市政交通设施。推进县城与昆明、禄劝、禄丰、元谋、四川会理等邻近城市交通互联互通加快交通升级改造增强对外交通保障能力。加快县城永武高速公路联络线、元武路(明惠桥至保山箐段)、陵园路、文化路、环城西路延长线、镇中路提升改造建设复兴街片区、北街片区市政路网。加快建设狮山大道地下立体停车场县城北片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配建县城公共停车楼、立体停车库地下停车缓解居住小区、医院、学校、大中型商场和办公区等人流密集区停车难问题。建设县城北部云鑫物流城、县城南部客运站综合体搬迁新建昆明交通运输集团武定客运站,建设小型综合交通运输站点实现客运货运进出城区通畅快捷。完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三行系统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布设增加公共交通投入和发车频次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完善市政管网设施。实施县自来水厂提升改造和鸿盛供水有限公司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实行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供水保障。完善县城燃气储气设施和燃气管网加快建设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局域供气网络。实施县城防洪排涝工程,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排水防涝系统。建设县城环城西路延线、元武路、禄武路、永武高速联络线、武禄大道西段、镇中路、复兴街片区、北街片区缆线地下综合管廊实施110kV西和变10kV元武线、静城线、西永线、西鹰线电力线路工程推进县城一级干道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地。

发展配送投递建设。建设统一分拨中转的公共配送中心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投递设施满足小微企业和群众日常物流分拨配送需要。支持社会力量面向家庭用户和单位职工布设不同类型的智能快件箱提供便捷安全的最后一百米服务。

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县城覆盖提升县城光纤宽带接入速率建设深度覆盖的物联网。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部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等感知终端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整合市场监管、环境监管、应急管理、治安防控等事项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云上政务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整合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社会保障等信息数据系统建设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便捷化。

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县城老旧小区实施复兴街片区北街片区棚户区改造改造南街、镇中路、环城路等片区城中村改善小区居住条件完善小区水电气路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和绿化、物业、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可加装电梯。

 

第四节  推进县城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

 

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培育。引导县域特色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技术研发转化中心智能标准厂房便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健全冷链物流设施。在县城及周边建设一批冷库配建理货和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鲜冷冻保存和运输。建设面向县城及周边消费的生鲜食品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在大中型商场超市建设冷链物流前置仓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提升农贸市场水平。新建县城西北片区农贸市场、君晟综合市场,提升改造县城南街农贸市场等老旧农贸市场,发展一批社区+模式新型农贸市场,巩固现有大型超市农贸市场专区。合理扩大农贸市场规模和服务半径改善交易经营条件。在批发型农贸市场配置检测检疫设备确保进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完善零售型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环保设施支持社会力量改造建设畜禽定点屠宰加工厂。

 

 

第二十四章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优化城市交通体系。构建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优化道路线型打通断头路提高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高效便捷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衔接。以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合理配置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城市排水防洪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完善城镇燃气管网及配套设施。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智能快捷箱、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开展城镇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厂区改造。着力提升城市风貌。加强公共空间界面管控突出城市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大幅提升公园绿地和广场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道路、卫生隔离、公用设施等防护绿地设置标准和规模增加居住区、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业设施等附属绿地鼓励小微绿地和立体绿化发展通过规划建绿、拆违补绿、破硬植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和绿量。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水系、交通和公用设施廊道等布置绿地加快县城和城镇周边面山生态修复和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推动电力、燃气、交通、水务、地下管线、物流等公用设施和建筑物、构筑物智能化改造建设城市大脑

二十五章  强化县城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县城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搭建城管服务超市、城管岗亭、社区工作站、便民窗口等便民服务平台引导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和监督城市环境秩序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推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管理机制经验,建立完善社区、小区网格管理组织机制和部门协同机制加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城市应急能力、农贸市场、临时疏导点、市政公共设施、广告标识、建设工地、园林绿地、河道沟渠环境卫生、居住小区环境、违法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等精细化管理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社区。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加强物业服务监管,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创造有序、安全、干净的城市环境。加强协同共治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行街长制充分发挥社区、村委会作用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积极引入市场运营管理机制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标准体系。

 

专栏13  城市建设工程

县城市政建设工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实施市政道路路网及地下综合管廊、县城综合停车场、立体停车场滨河生态公园及滨水绿化景观、城市休闲绿化步道网络城市景观公园、城乡集中供水、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景观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城乡供水一体化自来水厂改扩建及供水管网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排水防涝建设及配套管网等工程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解决老旧小区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实现道路平整、设施配套、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管理规范、和谐宜居的目标。

城市智慧管理行动。推进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化实现部门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发展智慧档案。积极发展智慧应急实现及时预警、应急救援和妥善处理。重点发展智慧城管提升城市管理网格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加快发展智慧建管推动提升建设效率、节约建设成本、保障质量安全。2021 年底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

美丽县城建设工程。按照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四大要素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创建工作。

垃圾处理工程。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逐步减少原生垃圾直接填埋。推进完善垃圾分类及收转运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工程。加大县城建筑外立面改造力度实施主干道亮化美化工程加强对重点地段、重要类型建筑风貌管控。推进县城特色风貌街、美食风情街区特色街区提升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核查增补城区内避难场所物资、设备等。

 

第二十  统筹推进各类集镇和特色小镇协调发展

 

第一节  分类引导各类集镇发展

 

按照文化旅游、工业带动、现代农业、商贸集散等类型筛选确定一批重点乡镇推进产业发展、拓展城镇规模、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道路交通、电力电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集镇宜居度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集聚能力扩大集镇规模等级。有序推进一般乡镇建设重点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集贸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商贸集散功能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第二节  提升集镇功能

 

加快覆盖集镇污水处理厂和改造提升污水管网系统加快配套完善垃圾中转、分类、转运设施推进庭院绿化、街头绿化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和建设面向社区、功能复合、便民惠民的商贸中心、邻里中心引进品牌连锁超市加大集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力度规范集镇农贸市场管理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市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新建和改建一批便民服务设施和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集镇管理新理念全面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创建

 

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高质量创建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突出美景、美食、彝医、康养、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优势科学选准特色小镇支撑产业。推进特色小镇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 部手机云品荟”“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加快创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云上特色小镇。加强特色小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生活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教育医疗、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短板提升特色小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特色小镇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优质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推动历史文化挖掘和开发建设展示小镇建设整体图景和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提高小镇的文化魅力。

 

第二十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

 

第一节  放开落户限制

       全面放开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国民教育同等 学历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和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落户限制。取消民营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落户限制。全面实行农村籍大学生、农村籍退伍转业军人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进一步创新户口登记管理工作允许符合落户条件人员在稳定住所、亲属家中、单位集体户、社区公共户等处自择地点落户。

 

第二节  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以及就业帮扶、创业资助等各类待遇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进城农民变市民后的社会管理服务。逐步建立面向城镇常住人口的社会救助制度做好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最低生活保障衔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第三节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维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自有农房权益不得强行要求其转让或将此作为落户前置条件。改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地方以及运用自有财力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投入、工作努力程度较高地方倾斜更好地发挥转移支付资金激励和引导作用。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第四节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多策并举,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社会化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安置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积极推进货币化租赁补贴发放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强公租房分配及后续管理创新分配管理模式提高分配效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新市民以及棚户区改造、零星旧屋区改造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强化困难群体的精准保障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处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关系,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保障对象、准入门槛、退出管理等机制。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向常住人口覆盖范围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和管理机制。

 

第八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富裕武定

 

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十八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帮扶政策、帮扶措施、投入机制总体稳定。

 

第一节  稳定财政投入

 

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保障持续增加财政专项资金规模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积极加大争取中央和省州转移支付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民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涉农资金、彩票公益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最大限度地向脱贫地区、偏远地区、生产力薄弱地带、脱贫村、脱贫人口倾斜。继续实施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延续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节  加强金融支持

 

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开展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业务。发挥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兴福村镇银行等服务三农的积极作用。发挥巩固拓展扶贫成果贷款支持三农发展作用支持商业金融机构扩大脱贫地区信贷投放优先支持涉贫企业和脱贫推动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脱贫人口创业就业促进脱贫人口致富。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加强巩固拓展扶贫成果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第三节  完善土地政策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用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政策用好按照应保尽保原则,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政策,用好原深度贫困地区用地计划指标不足的由省级协调解决政策,用好过渡期内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用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和补助资金向脱贫地区倾斜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和巩固拓展扶贫成果工作。

第四节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支持优秀年轻干部到边远乡镇和欠发达地区工作有计划地选派后备干部到乡镇和村委会挂职任职。加大脱贫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继续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依托东西部协作开展干部双向挂职锻炼。落实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脱贫地区就业创业。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给予相应资助。

 

二十九  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和接续欠发达地区发展措施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确保工作不留 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第一节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精准识别农村低收入人口对象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第二节  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易返贫致贫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实施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部门联动的主动发现快速发现风险预警、研判处置和响应机制实行季度跟踪监测及时将有返贫和致贫风险的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cun

第三节  完善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推进东西部协作加强与上海嘉定区对口帮扶工作推进旅游、特色农产品、民族文化、金融、科技、人力资源和劳务、就业、人才、资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公共服务企业、市场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加强中央定点帮扶工作。争取招商银行加大帮扶力度,加大教育、卫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大唐集团云南发电公司帮扶合作加大对傈僳族整族脱贫巩固拓展帮扶。强化县级定点帮扶。落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制度实行县处级领导挂乡包村、科级领导挂村包组、党员干部职工包组帮户的帮扶责任制。加强企业帮扶协作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巩固拓展扶贫成果国际交流合作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帮扶协作组织实施好世界银行贷款、减贫国际合作等项目。

 

第四节  完善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和运行长效机制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完善民主议事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对扶贫资产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真正让脱贫群众成为扶贫资产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第五节  完善考核评价和宣传机制

 

改革巩固拓展扶贫成果绩效目标考核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标准和程序。全面宣传扶贫事业历史性成就全面展现新时代扶贫脱贫壮阔实践深刻揭示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背后的制度优势讲好减贫生动故事。

 

三十  建设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示范村

 

在脱贫集中建成一批美好生活示范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社会安宁、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打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实基础。

 

 加大建设美好生活示范村力度

 

有序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十个提升示范工程,着力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十八项工程以农村低收入人口数量较多的行政村、革命老区核心村、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 民族聚居村等为重点围绕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善等持续改善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一批美好生活示范村。

 

 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完善财政引导、多元化投入共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对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民宿休闲、田园观光等多元化集体经济。

 

三十一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以加快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开发构建农业、工业、旅游业、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格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增强欠发达地区自身造血功能

 

第一节  加大产业发展力度

 

加强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围绕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目标培育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增收主导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业、工业、旅游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电商等多措并举的产业格局。产业项目要到村、到户、到人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增加群众收入到户、到人项目实行以奖代补精准帮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产业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第二节  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巩固脱贫人口劳动力就业需求监测预警机制。扶持企业在乡村发展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加大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力度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对外出务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给予奖补支持。

 

第三节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提升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社区管理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多渠道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业基地建设、扶贫车间投产运营进一步健全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做好迁出区土地资源流转保障搬迁群众收益。积极引导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社会帮扶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后续扶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提升集中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治理能力促进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安居乐业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加强大型搬迁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四节  加大消费帮扶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机制广泛运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场景运用等媒体平台宣传推介脱贫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旅游文化、特色产品等加大欠发达地区农产品销售电商服务平台和冷链、物流、仓储等建设。

 

专栏1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重大举措

平台三机制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

种植业。支持经济林果、经济作物、特色蔬菜、中药材等种植支持良种、良法推广和灌溉设施、用电、道路等建设。

养殖业。支持武定鸡、生猪、牛、羊、家禽、水产等养殖支持良种、良法推广和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等建设。

加工业。支持农林产品加工厂房、扶贫车间等建设。

服务业。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和物流、仓储、冷链、电商等支持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发展红色旅游。

小额信贷贴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人口使用小额信贷发展生产、创业、就业等给予一定期限的贴息支持。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园建设力度强化产业对脱贫人口的带动和辐射能力提高脱贫人口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就业帮扶提升工程。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扶持覆盖面。扶持企业在脱贫出列乡村发展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加大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力度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

消费帮扶提升工程。鼓励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帮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将消费帮扶纳入企帮精准帮扶行动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东西部消费协作机制深化沪滇协作;完善相对脱贫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及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实体店及农村电商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程。稳妥有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户籍迁移完善安置生活服务设施强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对困难群众物业服务费、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和水电费实施减免补贴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典型实施奖补实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基本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生态帮扶提升工程。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帮扶。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选聘生态护林员等方式提高相对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改善脱贫地区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使生态保护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基本服务提升工程。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魅力武定

 

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围绕一年全面巩固、三年全面拓展、五年全面高质量完成过渡目标,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十二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要素支撑保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第一节  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粮食安全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菜篮子果盘子责任确保稻谷、生猪、蔬菜、水果、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食重要农产品保障工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种粮农民补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积极发展牛羊产业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支持企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园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综合布局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

 

第二节  强化农业发展要素支撑保障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建一批水库灌区加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善小水网建设统筹解决好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等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

 

第三节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家庭经营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为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关键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入先进的产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管理办法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融合。构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建立符合电商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经营主体入驻电商平台建设云品荟电子商务直供平台加快培育一批电商服务企业鼓励各类基层服务网点和农家店开展电商服务。

 

三十三  推进山区综合开发

 

充分发挥武定山区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优先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按照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把绿水青山转化为人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林业

 

坚持保护优先坚决守住绿水青山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毁林毁草开垦、种植。加大山区生态功能修复加强山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建立山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审核机制。严格管控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坚决防止污染产业向山区转移。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一批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服务等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立特色产品宣传推介平台加强农特产品宣传推广。

 

 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老、农业+文化传承等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村、生态旅游村、观光农业村、民俗文化村、休闲养生村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鼓励创新开发一批特色手工业产品和民族特色产品。统筹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鼓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三十四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第一节  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

 

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纳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管理严格按照县(镇)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和队伍建设。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

 

第二节  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

 

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古树名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不搞大拆大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加大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投入力度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古村落、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生态文化村建设。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传统村落资源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第三节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县乡道路、建制村道路提升改造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积极推进村庄道路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推进建制村村村通客车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广农村交通、邮政、快递、商务、供销多站合一场站运营模式。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完善农村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工程长效运营机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提高乡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质量。推进燃气下乡,推动天然气利用向农村延伸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实施乡村教育质量、健康乡村、农村养老等乡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行村级事务公开完善多功能农村便民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第四节  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健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后的维修管护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建立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巩固危房改造成果。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加强农房设计管理和技术服务加强农房改造、扩建等建设行为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和管理消除农房建设安全隐患。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

 

第五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纵深推进美丽宜居乡镇村庄庭院创建活动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持续提高农村公共照明覆盖面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力争创建3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园、3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1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3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10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村庄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

 

三十五  深化农村改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第一节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支持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第二节  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严格宅基地管理加强对乡镇审批宅基地的监管。

第三节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全面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第四节  深化涉农领域林业、供销等专项改革

 

深化国有林区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提高为农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农田水利建设领域全面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三十六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第一节  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

 

探索通过县管乡用等多种方式均衡配置人才资源推进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工作人员服务乡村。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推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待遇等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第二节  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县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个性化、差异化、产业化发展需求。扩大农村抵押物范围探索建立市场化抵押物处置机制。构建覆盖全市场化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创新无抵押、纯信用等金融产品强化对三农的金融支持。

 

第三节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建立分级分类投入机制。乡村道路、水利、公共厕所等公益性基础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进行建设。乡村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设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当地群众投入。乡村供电、电信和物流等经营性为主的设施以企业投入为主进行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施一体化开发建设。

 

第四节  健全城乡普惠共享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加强与省级医院合作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专栏15  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程

一核两园区四带农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托一江一河四区五山十五坝光热水土优势,提升一核牵引、两园示范、三区布局、四带联动农业产业布局集聚水平,即打造县城农业要素聚集核打造高桥猫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县城东南绿色食品加工园,推进1450米以下金沙江勐果河低热河谷特色农业发展区、1450米至1950米中海拔优势农业发展区、1950米以上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区布局,南部高效农业产业带、北部沿江干热特色农业产业带、东北部农林牧游复合产业带、西部冷凉特色农业产业带联动发展

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以稻谷、玉米、麦类、马铃薯为主兼顾优质特色杂粮作物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生产政策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稳定。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整治田块、建设排灌沟渠、整修田间道路等工程。到2025建成25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科技创新。到2025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豆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生猪、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41%34%以上水产种苗自给率达到85%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75%以上商品化供种率达到60%以上。

农业科技提升工程。推广适用农机装备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到202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55%62%以上。

智慧农业示范区工程。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建智慧农业示范区。到2025建成覆盖农业全产业链集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数据云平台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100%云农 12316平台用户达到1万人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建设基地农业物联网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2025村庄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村庄和河流水库周边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2025全面实现农村自来水供水。因地制宜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有条件地区试点开展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建设。

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等设施提高乡镇污水处理

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硬化路建设。

农村电网建设。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面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到2025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武定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第三十七章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第一节  培育引进数字产业

 

积极引进一批电子信息配套制造业龙头企业整合延伸以钛等原料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制造链健全完善电子元器件与终端产品生产制造体系有序构建周边电子制造业发达区域产品和零部件重要供应支撑点。培育电子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有序构建智能制造产品供应体系带动传统工业制造智能化改进形成软硬件产品协同发展模式。围绕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移动医疗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个人应用终端产业引进大集团大企业打造终端加工制造业产业集聚基地。有序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引导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

 

 发展数字农业

 

加快数字水利、农田智慧高效节水灌溉、灌区智慧水管理等项目建设推动农业装备数字化改造。围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农场和养殖场加快农业物联网、区块链物联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应用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宣传推广应用云南省区块链溯源孔雀码。以一部手机云品荟为载体加快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上平台打造地区特色品牌建设覆盖全的农产品供销大数据平台。

 

 发展智能制造

 

围绕烟草、冶金、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套生产设备应用加快应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建设智能工厂。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业、烟草、冶金、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协作搭建行业或区域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支持工业企业围绕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培育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到2025力争企业上云上平台户数达20户以上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第三节  发展数字服务业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全面完善一部手机游云南武定板块资源数据与功能。围绕武定狮子山、己衣大裂谷、水城河等景区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扫脸工程、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等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线直播、导游导览、电子发票、扫脸进园、扫码实景等平台功能在景区全覆盖。建设特色村、民族示范村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加快推进线上不断提升多彩罗婺·幸福武定品牌影响力。加快数字文化发展。整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资源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县。积极衔接省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综合试验区和网上自贸区线下平台武定板块建设鼓励并推动彝药、野生菌、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参展数字南博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

 

专栏17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智慧农业建设。依托一部手机云品荟,整合生产端货源和销售端需求,构建全新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应用,推进农业生产精准作业、精确控制、全程溯源。

孔雀码传应用推广工程。围绕武定鸡、生猪、肉牛、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食用菌优势重点产业加强涉农企业开展孔雀码知识培训提升企业用码意愿。

区块链+监管云平台建设工程。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从育种到餐桌提取销售的农产品全链条集成应用信息技术打造农产品监管区块链。

冶金工业智能化提升工程。围绕钛、铁、芒硝、石膏等矿产资源推进数字化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提升制造工艺、节能减排、质量控制与溯源、环保、安全生产等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推广自动测温取样、原料分拣、切割等机器人不断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

“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工程。加强工业企业5G网络、物联网覆盖和建设实现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提升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创新应用水平促进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发展。

 

三十八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第一节  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文体、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推进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加强智慧法院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

 

第二节  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第三节  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丰富数字生活体验,发展数字家庭。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

 

三十九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第一节  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确保公共数据安全,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健全数据资源目录和责任清单制度,提升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深化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探索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第二节  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

 

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健全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持续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布局建设执政能力、依法治、经济治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信息系统,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完善电子政务网络,集约建设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云迁移。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快速迭代,增强政务信息系统快速部署能力和弹性扩展能力。

 

第三节  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提高基于高频大数据精准动态监测预测预警水平。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9  数字化应用场景

智能交通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建设智慧停车场。

智慧能源推动电站、电网等智能化升级,开展用能信息广泛采集、能效在线分析,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需求智能调控。

智能制造促进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和供应链协同响应,推进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产品个性化、管理智能化。

    智慧农业及水利推广大田作物精准播种、精准施肥施药、精准收获,推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化应用。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

智慧教育推动社会化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纳入公共教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发展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和智能化教育管理评价。

智慧医疗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加快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推广远程医疗,推进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等应用。运用大数据提升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行为的监管能力。

智慧文旅推动景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智慧社区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和家庭终端联通,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和智慧养老等社区惠民服务,建立无人物流配送体系。

智慧家居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

智慧政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

 

四十  培育良好数字生态

 

  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和保护

 

精简数字经济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提升信息监测、证据保全、在线识别、源头追溯等能力,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留足空间。制定政府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推动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旅游、交通环境、农业气象等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等建设行业性数据资源平台,促进社会数据共享与流通。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数据保护意识。

 

  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可靠性和安全防护能力。夯实安全评测、电子认证、密码应用、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信息通报预警机制。提升重要数据灾备功能,建设异地灾备数据基地。完善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存储、使用、销毁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开展数字安全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合作,加强数字平台治理。促进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与利用,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基地。

 

十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武定

 

2025基本建成武定特色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县市行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进入楚雄州和云南省价值链中高端。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

 

第四十一章  加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加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加强粮食、花卉、蔬菜、水果、核桃、板栗、花椒、中药材、生猪、武定鸡等优势特色重点产业新品种引进、选育、扩繁、配套栽培和养殖技术集成加大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发展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安全溯源技术建设安全环境、清洁生产、生态储运全覆盖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庄和优质种业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深入推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分级推动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建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加强工业技术创新

 

推进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工业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和工业信息化技术提高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集聚县内外创新要素开发一批新兴产品和技术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重点发展以钛、铁为主的新材料引导发展高效光伏发电系统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推动能源应用向清洁、低碳转型。

 

第三节  加强社会领域技术创新

加强和改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优势加强社会发展所涉及的公益类研究不断强化科技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支撑能力集中力量围绕人口与健康、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等领域实施一批社会发展方面的科技项目发展先进有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应对重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挑战。促进生命科学、中西医药、生物工程等多领域技术融合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生殖健康等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发展壮大我县文化产业提高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四节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驱动经济形态高级化。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技术基础设施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网络教育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

 

第四十二章  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第一节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措施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到2025全县新增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5专家工作站3企业技术中心5星创天地5双创示范基地20个。

 

第二节  加快科技园区建设

 

加大投入加强禄金工业园区、县城东南绿色产业(产城融合)片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园区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上做文章在创环境、广招商、聚集群上下功夫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第四十三章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落实普惠性财税政策、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培育壮大创新企业群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释放创新动能大幅提升创新主体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和市场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激发主体活力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引领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到2025全县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省级业园区1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优质种业基地8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5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5省级星创天地2州级星创天地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州级企业技术中心10县级星创天地4建立省级专家工作站3县级专家工作站2纳规统计电子商务企业达12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50家庭农场80种养殖大户1100创新主体增加总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创新主体成为武定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

 

第四十四章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为创新型武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20带动整体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在各行各业大规模培养彝乡科技领军人才2彝乡产业领军人才2彝乡企业家3彝乡名医3彝乡名师3彝乡电商英才2同时培育一批行业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等高技能人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

 

第四十五章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全面推进科技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强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园区孵化器建设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落实政策措施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有序组织和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借助沪滇合作上海市嘉定区对口帮扶科技入楚教育、卫生对口帮扶沪企入武武品入沪等平台扩大对外开放激发开放合作赋能推进县外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队伍、科技资本落地武定打造对内对外开放的科技创新创业高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双创政策措施积极营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双创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创新。

 

专栏21  创新型武定建设三大工程

     创新企业培植工程。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各项政策扶持新培植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良的独角兽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高端人才培引工程。引进、培养能够显著推动我县产业创新发展、升级提升的高水平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到2025每一个重点行业至少有3-5名国内一流的行业领军人才初步破解我县高端人才稀缺的局面。

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围绕制约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制定产业技术攻关清单吸引国际国内各类科研主体帮助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到2025力争在重点产业领域站上技术制高点。

科普示范县建设。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推进县科技馆建设。

 

十二  提升民生福祉水平建设幸福武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十六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聚焦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品德、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一体化德育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深化体教融合。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

 

 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严格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制度满足城镇儿童入园需求。健全学前教育县、乡镇、村(社区)服务网络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保障农村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加快推进一村一幼”“一县一示范建设新建7所幼儿园改扩建132所幼儿园不断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总量。按标准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健全并落实幼儿园办园行为基本规范健全保教质量评估指导体系和教研指导网络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支持示范幼儿园探索名园办分园、名园带弱园等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间学前教育差距。创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体系建立科学导向促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9%以上。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扩建近城小学改善香水小学、白邑小学、西和小学、香水中学、思源实验学校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实现校舍和场所标准化加快建设县城城南民族小学新建县城城南第二小学、县城城南中学、东坡白马口移民安置学校、己衣花果山小学搬迁新建猫街小学、环州小学、东坡小学改扩建133所乡镇中小学校。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完善控辍保学联防联控联保工作机制落实乡镇政府、学校和监护人等各方主体控辍保学责任强化依法控辍保学完善义务教育法执法机制。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办好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防止学生因就学不便而失学、辍学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难题全面消除大班额202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5%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发展。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规范校外培训。加强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学生就学需求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推动武定一中、武定民族中学校园校舍设施建设建设武定一中、武定民族中学室内游泳馆、学生食堂、足球场人工草坪、智慧课堂教育资源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两所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培养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到20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武定职业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就业创业实训综合楼管理使用夯实学校办学基础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县职业高级中学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相互融通畅通考试招生渠道。积极推进州县一体化办学巩固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开办五年制大专教育成果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重点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强化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校联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建立与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就业安置能力。大力开展企业、部门在职职工培训、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构建多元教育服务体系

 

    推进终身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继续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创建智能化平台系统建立多终端学习平台扩大社会公共教育范围。支持乡村振兴、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场所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推进老年教育发展。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积极发展高层次老年教育。推动养、医、体、文等场所与老年人学习场所的结合探索文化养老模式。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优化特殊教育服务。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搭建医教结合、送教上门、入学安置等特殊教育服务平台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探索家长学校建设。利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源和社区、行政村等场所阵地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家庭教育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罗婺红烛精神引领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25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70%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跨区域动态调整及时补充乡村学校缺编教师补足配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适当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动学校教师校长职级制。

 

专栏22  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学前教育工程全面实施第二期、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建升级一批城市幼儿园 扶持一批城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办学规模。实施一村一幼工程规划新建改建幼儿园。

义务教育工程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小学校能力提升教育现代化工程、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工程推进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增加优质高中学校数量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完成普通高中标准化高考考场建设。

特殊教育建设项目。新建武定县特殊教育学校配置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

职业教育工程实施改扩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及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

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全面实施中小学人才引进和培养行动计划扩充优质教育人才资源建立健全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制度培养和造就一批数量充足、层次多样、学科齐全、名家辈出的高质量教育人才队伍。

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教育数据中心形成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全学科校本资源库。开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创建优化教育治理能力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十七  全面推进健康武定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武定行动,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第一节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健全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大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便捷化、普惠化水平提供在线问诊、预约就医、在线家庭医生、远程医疗等服务提高医养结合、健康体检、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水平。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大型公共建筑预设平疫结合改造接口。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加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机衔接。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推动医师多机构执业。稳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量。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第二节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进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配齐疾病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现场处置等设施设备。强化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监测预警、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动的疾病防控机制提升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配套标准化建设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彝医医院)建设,以门急诊、住院、医技科室为重点增加业务用房并配备必要设备增强传染病科室诊疗能力、重症监护室(ICU)救治能力增加重要医疗物资储备预留应急空间、强化平战结合。完善计划生育服务完善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短板弱项,建设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大楼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实施狮山镇卫生院搬迁、社区卫生服务站、县医养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高桥分院综合业务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建设。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第三节  大力发展中(彝)医事业

 

加强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新建县中(彝)医医院。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服务积极开展中医药与养老、健康等服务结合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推进中医药传承和科技创新鼓励支持挖掘、整理、研发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彝医药临床研究基地推进彝族医药传承与创新加强对彝族医药技术和古籍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加快彝族医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中(彝)医药服务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彝)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加快推进编制备案和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改革职称结构比例加快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政策建立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完善村卫生室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和退出保障机制稳定村卫生室人员队伍。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着力推进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行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提升区域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高县域内就诊率。

 

第五节  促进 人口均衡发展

 

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统筹建立集生育登记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卫生保健、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公共卫生计生宣教咨询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县、乡、村(社区)三级人口出生监测网络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免费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积极深化二、三级预防提高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深入开展孕产期全过程管理服务加强引流产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逐步建成惠及老年人的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到2025生育水平适度提高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250/10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8以下。免费计划生育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专栏23  “健康武定” 建设工程

卫生健康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宿舍、老年大学、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健康保障能力。

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信息资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入口双向转诊、区域检验、区域影像、区域心电、远程医疗等应用相结合的分级诊疗模式。

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强县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设备配置。加大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 对口支援和技术帮扶。加大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工作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慢性病、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创建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创建省级卫生乡镇8个、省级卫生村80积极创建健康城镇。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动员全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施爱国卫生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7个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城乡裸露垃圾消除城镇旱厕完善公共洗手配套设施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大力推进公共场所常态化清洁消毒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进全卫生城镇创建达标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专栏24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清垃圾。消除城乡建成区道路路面、背街小巷、广场公园、河道湖面、城乡接合部、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裸露垃圾。全面清除公路用地范围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加强航道养护管理。

扫厕所。全县城镇消除旱厕。大力推进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城市新建、改建公共厕所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建、改建的旅游厕所达到A级以上标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至少有1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共厕所。

勤洗手。在公众场所配置洗手设施减少传染病经手传播。重点建设、改造、升级学校、医疗机构、集贸市场、室内公共场所、公园广场、客运站(码头)、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的洗手设施确保数量足够、质量达标、管理到位、使用方便。

净餐馆。强化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条件实现周边环境整洁、就餐场所干净、后厨合规达标、仓储整齐安全、餐饮用具洁净、从业人员健康、配送过程规范七个达标

常消毒。推进常态化清洁消毒实现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全覆盖。确保客运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商场、电影院、学校等场所卫生管理全达标。

管集市。狠抓环境卫生、疫情防控、食品安全、野生动物及活禽交易监管、周边环境、提升改造等重点工作改变农贸市场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摊点乱设、货物乱摆、周边乱象五乱状况。

众参与。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倡导社交距离、勤于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习、科学健身、控烟限酒文明出行、无偿献血健康文明生活条新风尚推广健康文明生活习惯。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建设高原体育强持续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推动体育基础设施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构建城市15 分钟健身圈、智慧体育社区和联通城乡的全民健身步道网络。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步道和社会足球场地改造升级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武定县体育主题公园建设一批标准足球场非标准足球场支持建设农村体育设施。通过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培养在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广普及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等健身方式促进全民健身常态化。举办好健身杯丰收杯篮球运动会,积极参加州运会、民运会、残运会、老年人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积极举办好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加大运动员培养训练力度认真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建立完善获得各类奖牌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才培养、运动员输送等奖励制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到2025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38%以上国民体检监测合格率达9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

 

专栏25  体育设施建设工程

体育公园建设工程。建设集健身步道、健身广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赛事竞技和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体育公园,配套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建设工程。新建能够开展球类、武术、体操、游泳等体育健身活动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

县级公共体育场建设工程。建设县级公共体育场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

社会足球场建设工程新建一批11人制标准足球场和7人制、5人制、3人制非标准社会足球场

健身步道建设工程。新建一批健走步道、登山步道、骑行道等健身步道设施。每个健走步道不低于5公里,登山步道不低于10公里,骑行道不低于15公里。

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水上、山地、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

 

四十八章 保障重点群体权益

 

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基本权益提升少年关爱服务水平,推动青年全面发展加强家庭建设营造全社会相互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

 

第一节 切实保障妇女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婚姻财产和参与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等权利和机会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实施巾帼就业行动计划。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生育关怀、法律援助提高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人群覆盖率。提高留守妇女关爱服务水平。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节 优先保障儿童发展

 

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切实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改善儿童成长环境。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提升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水平。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龋齿等常见病。提升全社会维护儿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儿童食品用品安全监管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依法严惩性侵害、家庭暴力、拐卖儿童、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县、乡镇和村(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力度。健全儿童收养体系建设县儿童福利院、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第三节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践行党管青年原则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完善青年创业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青年就业服务推动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对困难青年群体、进城务工青年及其未成年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和权益维护。加强青年诚信体系建设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提升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深入推进护校安园行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履行全团带队的政治责任推动少先队创新发展。

 

节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增强残疾人制度化保障服务能力完善残疾人康复、就业、托养、特殊教育、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社会化助残、法律维权等服务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县残疾人托养中心设施因地制宜配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积极构建公建民营的残疾人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残疾人托养、康复机构运营补助和服务补贴制度,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服务。深化基层组织专项改革规范乡镇残联和村社区残协组织建设。以基本型、大众化辅助器具为主探索建立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实施公益助残行动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逐步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适度扩大补贴范围构建弱有所扶制度体系和残疾人帮扶制度。

 

节 支持家庭文明发展

 

深化文明家庭创建促进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加大对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单亲特困等特殊家庭的政策支持、救助服务。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建设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家长学校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家庭服务健康发展。

 

四十九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节  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同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稳步提高经营性收入。充分激发各类所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活力、创造力稳定就业规模和质量 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人员的工资和津补贴保障。

 

 逐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快现代化资本市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优化家庭财务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意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多渠道增加农民集体和个人分享的增值收益、股权收益、资产收益。拓展城乡居民投资渠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努力提高财产性收入。落实税费减免改善营商环境助推经营收入平稳增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加大社会兜底力度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落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政策。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落实提高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政策调整优化涉农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持续巩固拓展扶贫成果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切实提高转移性收入。

 

五十  提高就业质量

 

第一节  多渠道扩大就业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拓展就业空间。推进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农民工自主创业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范围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培养一批劳务经纪人队伍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建立就业扶贫车间为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岗位。开展困难人群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坚持企业退出与保障职工权益的统筹多渠道妥善安置。

 

第二节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推进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智慧社保业务经办系统和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整合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农民工劳动用工管理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立劳动用工数据库强化动态管理。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解仲裁办案信息系统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

 

第三节  推进 人才培养和引进

 

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动员组织各类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与业绩、能力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措施。加快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农村电商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州级、省级创业示范平台。鼓励优质社会培训机构承担补贴培训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26  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促进就业工程。实施7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各类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和联网发布。建设就业补助资金业务经办平台。实施返乡创业培训、返乡创业带头人培养、基层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育才强企、引才回乡五项行动计划建设返乡创业示范县。

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县公共就业实训综合楼建设项目,建设公益性、示范性、综合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五十一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为重点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参保缴费率。将农村居民纳入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安置补助费。加大离退休人员和城乡老年居民资格认证力度促进和规范社会化发放工作。规范《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完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拨付方式。认真组织开展工伤保险工作努力扩大覆盖面。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慢性病管理办法。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医共体打包付费、DRGs付费、总额预付为主单病种付费、项目付费相结合的付费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扎实推进医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建设力度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和保值增值制度建设内控稽核、外控稽核、互联网+监管、基金监管、运维服务等智慧监管监测平台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力度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多层次救助体系。把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行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将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三无老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供养全额救助。规范低收入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认定提高精准识别精准认定水平继续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精准认定特困人员精准评估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稳步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查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做好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发挥好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普遍建立社区社会捐助接送站(点)规范发展互联网捐赠平台,加强福利彩票和公益金管理。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推进县老年护理院、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改扩建狮山镇敬老院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工程和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到2025年,建成县级老年护理院,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建设一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动集中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会化中高端养老市场,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加强老年健康管理,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依托护理院(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提升托育服务水平

 

    支持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推进托幼一体化机构建设在公办幼儿园中同步规划配置托育机构。建设县托育中心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综合性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托育机构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完善托育机构将托育服务嵌入社区的中小型长期照看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托育机构。在车站、商场、景区、医院、用人单位等公共场所普遍设置母婴室(妈咪小屋)。推动托育服务向标准化发展加强保育员、育婴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及技能培训。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队伍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等各种方式提高家庭婴幼儿照护能力。积极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安全防护指导、预防接种等服务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

 

  完善退役军人保障与服务

 

健全完善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体系和服务保障制度推动退役军人安置更有质量、保障更加有力。深入推进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提高退役士兵就业竞争力。建立完善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拓展就业领域提升就业安置质量。完善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收治休养制度。加强退役军人保险制度衔接推进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保险接续工作。构建大双拥工作格局开展双拥模范创建活动。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强县、乡镇、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专栏2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社会保险工程。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工伤预防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建设工程持续开展职业康复推进先康复、后评残。建成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做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全程网上运行和监督。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生态圈

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乡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服务标准配备必要的服务人员办公设施和办公设备。加强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及其他社会救助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

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县儿童福利院、乡镇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未成年保护中心)和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设施推动儿童福利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将儿童保护中心纳入定点康复机构。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强化养老服务领域法治保障。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提质改造和护理型床位改造盘活存量、闲置资源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或探索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运营。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适度普惠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大力培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管理人才、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大力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深化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完善公益性殡葬服务,建设县殡仪馆、县骨灰堂,更新改造火化炉。建立以殡仪馆为核心、乡镇殡仪服务站为依托、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为保障、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为基础的殡葬服务网络。

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加强婚育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专项行动建立和完善公民婚姻信息数据库开展婚姻信息社会化使用工作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工作。全面推动建立结婚登记颁证制度及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机制建设独立的婚姻登记服务场所。

残疾人服务体系工程。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

退役军人事务服务设施。实施武定县荣誉军人休养院、武定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11个乡镇服务站、军人公墓、革命老区建设等工程。

 

第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武定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筑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美丽武定

 

五十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草地、干热河谷等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构建滇中和金沙江生态安全保护屏障。

 

第一节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实施公益林、天然林、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土地综合整治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金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整治以沿路、沿河湖、沿集镇三沿绿化和生态退化区域为绿化重点实施森林抚育、封山育林、新一轮坡耕地治理、草原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低效林改造及绿化造林工程、退化林修复建设、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修复、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等项目实施。实施勐果河河道及金沙江右岸生态修复工程、水城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菜园河污水治理与开发利用、铺西河生态河道治理、勐果河流域生态河道治理、老木坝水资源保护及生态河道综治理等项目。全面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科学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从严管控城乡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质耕地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探索建立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利用计划增存挂钩等途径尽量减少新占耕地。加快提升耕地质量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扩大轮作休耕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三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快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完成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与评估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加强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生物廊道、保护小区建设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保护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通过建设生物廊道增强片段化保护区间的连通性提高整体保护水平。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情况准确评估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发生发展规律和风险等级制定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预警方案建立健全评估、监测、预警、防治体系。

 

第四节  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

 

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稳妥推进核心区内居民、耕地、矿权有序退出。将武定全域、滇中和金沙江流域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保护好区域廊道斑块生态安全。区域包括狮子山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城河景区、保护林地、重要水源保护区、重要湖库等;廊道包括金沙江流域、勐果河和其他主要流域干流、支流等;斑块包括生态节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等。积极推进新增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狮子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狮子山自然保护区内新一轮退耕还林、万松山森林公园、万松山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猫街新村水库林区改造及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新村水库林区森林公园、老木坝水资源保护及生态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第五节  加强流域保护修复

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强化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推进小流域治理、水库径流区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项目。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考虑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加快推进江河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河道水生态保护、河湖连通、截污治污、清淤疏浚、生物控制、生态调度、自然修复、增殖放流恢复河湖的基本水力联系保障基本生态流量逐步恢复河湖湿地的生态空间推进河库休养生息加强重点生态功能水体保护。加强石漠化治理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育草、草地建设、坡沟整治等措施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区域生态修复治理。

 

专栏28  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工程

国土绿化行动。严格落实新建和改扩建公路铁路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要求加快生态廊道构建;推进乡村增绿添美行动一村百树行动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积极创建一批园林乡镇。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保护小区建设针对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建立保护地或保护小区、保护点保护面积较小的重要野生动植物及极小种群物种分布地。

流域保护修复。加大金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推进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水源、湿地建设为主的生态保护。加强河谷区域植被保育、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垃圾、生活污水整治实施穿越集镇区河道生态治理。建立良好水质库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针对金沙江干流武定段流域进行湿地修复。到2025全县湿地保护率提高到70%以上。

 

五十三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第一节  加强水环境整治

     

深入开展水质提升行动坚持一河(湖)一策治理思路整体推进金沙江、勐果河、水城河、菜园河、乌龙河等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明晰考核断面责任结合实施河(湖)长制加强水环境管理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构建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流域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体系。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强化水源水质监管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排查达标水体存在的环境风险确保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强化控源截污做好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确定地下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危险废物堆存场、地下水环境监管。开展城乡协同治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

 

第二节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着力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快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建立耕地分类管理清单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禁止生产、销售和施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肥料。以耕地重金属污染突出区域和铅锌铜等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集中区域为重点制定排查整治方案推进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等工程。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 的风险管控对拟开发利用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染地块实施以安全利用为目的 的风险管控。

 

第三节  加强大气环境保护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加大冶金、化工、建材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全面加强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行管理。深入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开展燃煤机组综合整治加快供热管网建设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大型集中供热设施加强产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实施动态监管。加强施工扬尘监管严禁敞开式作业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推广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清洁运输、清洁油品、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行动。大力开展餐饮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协调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第四节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选用低噪声设备限期整顿现有噪声超标企业。严格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执行建筑噪声施工许可证制度采用低噪声新技术及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有效减弱声源强度。强化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合理规划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系统密度加大道路修护力度加强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带建设。开展生活噪声污染治理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与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等部门协作建立生态环境“12369”、公安“110”城管“12319”、市民服务热线“12345”等举报热线的噪声污染投诉信息共享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及时处理投诉有效减少噪声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开展尾矿、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工作加快实施污染源消除等工程。强化重金属污染源排查和重点整治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将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开展各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所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信息录入全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信息系统。持续开展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倾倒等专项行动将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固体废物产生、收运、贮存、利用和处置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收集、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违法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加强涉疫医废管理严格消毒专门包装防止二次污染。落实固体废物监管经费和装备强化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固体废物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提升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专栏29  生态环境工程

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围绕金沙江流域菜园河果河等重要河流水质达标要求和水质改善制定一系列水体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保证水环境安全逐步消除类水体着力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完成千吨万人及乡镇级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边界标志设立。

土壤污染防治工程。2025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指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并且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202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2%以上县城细颗粒物(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6%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五十四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绿色发展服务支撑引导公众绿色生活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一节  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强化规划引领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项目用地审查严格核定土地出让成本性支出。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有效盘活城镇低效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恢复利用工矿废弃土地,推进土地二次开发推动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稳步下降提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

 

第二节  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示范。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水刚性约束机制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高耗水工业企业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快节水型现代化农业建设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开展工业节水改造升级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加价标准。全面推进城乡节水加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扩大水资源再利用范围。

 

第三节  加强能源节约利用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等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推进能源利用低碳化。加强建筑、交通运输、工业企业、公共机构与商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水平和质量打造一批太阳能一体化建筑示范工程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加快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开展用能调整加大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

 

第四节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推广机制。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补齐和延伸产业链,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推进工业废水废渣综合利用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开展低碳生态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活动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加快实施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加强秸秆、畜禽粪污等综合利用。加强废旧物品回收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废旧物品回收分拣体系。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

 

第五节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优先发展绿色公共交通优化运输方式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采用自行车、步行等低碳绿色方式出行。推动绿色单位”“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 建设;实施美丽县城、美丽小镇、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景区和美丽道路等创建活动。

 

专栏30  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行业节水工程逐步淘汰高耗水设备。到2025节水型器具全面推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资源循环利用工程。重点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秸秆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磷石膏碴、废铅酸蓄电池及含铅废物、含锌铅固废无害化处置与综合回收、锌铅深加工、石油催化剂循环利用。

 

五十五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县、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将武定县创建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第一节  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作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明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对水流、森林、湿地、山岭、荒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进行普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和建立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工作。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机制和反映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自然资源定价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转让价格除资源消耗、开发利用成本外应注重生态补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费用。在科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和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的前提下按照多规合一要求逐步建立覆盖全面、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约束性强的用途管制制度。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绿水青山转换金山银山的定价”“估值手段。充分认识生态产品经营的不可分割性和规模门槛加强生态产品经营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强调生态产品价值取决于生态产品质量的特性做到以质取胜下大力气改善生态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合理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投入机制根据投入机制制定相应的报酬分配机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核定生态容量建立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实行生态产品提供者赋权、消费者付费制度允许生态产品与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发展权配额进行兑换。

 

第三节  健全绿色经济考评体系

 

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明确绿色经济考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因地制宜地从生态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建构科学的绿色经济考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考核指标核算细化二级指标以求科学客观、简便易行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要求将指标体系尽可能地量化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选择计算简单、易于获得、有统计资料可查的指标纯数字化考核为数字+质量效益评价客观真实地测评绿色经济建设水平。

 

第四节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按照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多元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归并和规范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逐步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和权责落实的监督管理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地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开展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评估方法、实施机制环境损害成本的合理负担机制、配套标准和规范支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额度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努力实现污染者全面承担责任、受害者获得足额赔偿、生态环境依法得到保护。

 

第五节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

 

积极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积极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和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为依据明确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有关领导人员、部门负责人的追责情形和认定程序。区分情节轻重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纪依规予以诫勉、责令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第十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明武定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罗婺文化强县建设

 

五十六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第一节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加强工农红军长征过武定白路木高古红军标语墙、狮子山红军哨所、己衣大裂谷红军树等红军长征遗迹和中共武定特别支部纪念碑、边纵西进部队尖山铺战斗遗址、东坡回味平地展览室武定烈士陵园、滇北工作团小西村地下交通联络站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党史党性教育基地保护建设力度建设武定县国家长征文化公园传承红色基因。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各方面体现到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

 

  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学习。深入实施学习教育、爱国爱乡、遵规守法、礼仪礼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孝老爱亲、健康生活、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抓好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区、村寨建设组织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推动文明县城创建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创建与评选表彰。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平台建设,推进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构实体化建设,持续提升动员、整合、引导、服务、创新和保障能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武定好人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母亲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全社会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重信守诺传统美德推进信用武定建设。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全民科普等公益活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健全社会情引导机制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自媒体基础管理专项治理行动促进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

 

专栏31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点工程

精神文明创建行动。持续抓好文明武定行动。持续推进“ 美丽县城建设统筹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开展新时代武定好少年八礼四仪五项德育实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等系列主题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着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 文化服务、 科技与科普服务、 健身体育服务五个平台。

武定县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武定县国家长征文化公园。

 

五十七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便利化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第一节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体化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改扩建县图书馆新建文化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传习馆完善县城公共文化场所功能提升和建设一批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阵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持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档案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武定,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推进县文化馆、民族演艺中心建设加强实体书店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具有彝族特色文化符号的图书馆、文化馆(室)、博物馆、村史馆(室、墙)。利用村(社区)文化活动统筹建设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全民健身、便民服务、科技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经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融合体育场馆、市民公园等功能推进集文化旅游、民俗风情、建筑风格展示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文化演艺广场建设。

 

第二节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广播电视台、武定政务网站七彩云端·多彩罗婺为重点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建设智慧融媒体广电平台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提高县级主流媒体议题设置能力和内容创新能力提升内容原创、权威报道、观点提供能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构建省、州、县三级媒体传播网络格局。扎实推进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推行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把县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提升应急广播体系水平,实施5G一体化等智慧广电建设。推进网络强建设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推进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和监测网升级扩容。

 

第三节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精准对接人民群众需求提高供需匹配程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菜单式订单式转变。广泛动员组织全县文艺院团围绕多彩罗婺·幸福武定旅游文化品牌创作一大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好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公益培训、公益活动营造具有武定特色的浓厚文化氛围。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文化企业等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培育一批民间文艺团体和文化类社团多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交流平台丰富融媒体等创新载体形式全面展示群众文艺创作成果鼓励群众文艺与旅游、民族体育和民俗活动相结合。

  

专栏3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点工程

四馆一中心建设工程。推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建设

百千文化建设工程。以推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完善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100个以上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创建1000个以上文化家庭。

实体书店建设工程。推进武定图书城实体书店建设不断增强实体书店吸引力。

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建设工程。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培养全媒体记者和全媒体编辑构建以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为重点的移动媒体矩阵。

智慧广电工程。提升广播电视无线数字覆盖实施广电5G、应急广播体系融合提升项目推进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广电大数据云平台、网络视听平台建设提供融合新闻资讯、视听节目、数字娱乐等一体化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

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新剧()目展演活动深入到农村、社区、校园、企业、军营等每年完成100场以上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五十八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底蕴推进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全面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第一节  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武定县文物库房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和考古工作加强地方史志编修工作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调查、保护与传承。实施罗婺文库工程强化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抢救整理传承保护彝药、彝绣、彝族经典古籍等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古籍典籍整理和翻译出版工作拍摄制作世居少数民族影像志建成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和语言文字资源数据库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申报。加强民族服饰、彝族刺绣、民族彩绘、民族乐器等研究开发保护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建设民族文化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民族文化暑假学习培训班。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民族文艺领军人才。开展各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展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加强文物维修和保护体系建设

 

加强武定县古生物化石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罗婺文化、川滇茶马古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调查、发掘、整理、研究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加强历史遗存、传统村落、农耕文化的普查工作强化文物维修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监管。

 

 构建罗婺特色文化走廊

 

充分发挥武定独特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武定县地方历史文化着力打造罗婺文化走廊立足彝族特色文化县情着力打造以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古籍、《彝族指路经》、彝医药典等为代表的优秀彝族文化走廊。构筑独具区域特色的罗婺文化、彝族文化、美食文化和生态文化等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武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实施文化精品打造行动

 

    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文艺原创能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学艺术创作全面繁荣。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出台激励机制狠抓文艺作品的创作。精心组织好新剧(节)目调演、火把节等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加大对彝剧、民族民间歌舞乐的扶持力度办好民族民间文艺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奋力角逐群星奖、彩云奖、马花奖。挖掘新作品。抓住云南省花灯剧院和武定县文化联姻结对子的契机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激情广场大家乐”“一乡一节等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努力提升各乡镇节庆品牌文化活动及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的影响力。组织开展社区文艺展演、农民文艺汇演、文艺人才选拔赛等活动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育成长性的草根文化树立引领性的书香文化弘扬时代性的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

 

专栏33  文化事业繁荣工程

文物保护重大工程项目。2025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现有的1项增加到2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现有的8项增加到10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5项。重点文物维修项目3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建设工程。加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专业管理人才形成上下一体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专业队伍。到2025建成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 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培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工程。收集整理全县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资料档案库逐步形成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于一体的、具有普查资料保存系统、名录项目传承人和管理系统、保护载体、管理系统、检索系统和数据安全系统的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网络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保护工程。继续推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申报国家级1增加至2、省级2增加至4、州级4增加至11、县级10增加至21。进一步整理研究、传承保护彝药、彝绣、彝族经典古籍等民族文化资源实施罗婺文库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保护工程。积极开展非遗理论研讨工作出版一批书籍、电视专题片、画册、曲谱集成、普及读物等形成一批科研保护成果。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培养75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人才打造2个带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民族文化精品。

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推出一批新时代精品力作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剧目培育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开发一批文博精品打造一批非遗文化精品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有序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活动系统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推动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院落保护修缮和测绘建档实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30培养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人才100打造带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民族文化精品30个。

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巩固提升已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建设水平新增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开展少数民族村(寨)乡村试点工作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五十九  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第一节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办文化市场经营企业开展文化市场经营活动扩大文化市场消费。支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民族工艺、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工艺品、艺术品、纪念品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旅游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旅游文化资源数字化培育发展新型旅游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第二节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文化融合扩大优质旅游文化产品供给。新建县城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和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东岳公园、乌龙河公园西和公园和县城西北片区广场。实施节庆文化+旅游充分发挥节庆演绎引爆、助推的作用办好节庆活动牡丹文化旅游节、彝族火把节、武定壮鸡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成一流知名的节日活动品牌。实施文化遗产+旅游推动建设文化创意园长冲艺术石材产业园等建设。实施美食文化+旅游打造罗婺彝寨民族特色美食街讲好武定传统特色美食故事。实施民间艺术+旅游充分发掘和利用彝族敬酒歌、彝剧、彝族祭祀舞蹈、彝族弦子舞、彝族葫芦笙舞等彝族音乐舞蹈资源推动彝族民间艺术和旅游市场相结合赋予武定彝族音乐、舞蹈等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新动力。实施文化街区+旅游提升改造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又与时代相联系的特色文化街区。推动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文化要素全面数字化打造融合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第三节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加强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和一带一路文化融合创新大力支持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推动形成对外文化交流常态化。深化与发达地区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全面提升多彩罗婺·幸福武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对外宣传融入文艺、商贸、旅游、招商、外事等领域共同传播武定声音、讲好中国罗婺故事、弘扬中国彝乡文化。弘扬民族节庆文化利用好火把节、文博会、南博会、旅交会等文化平台擦亮武定狮子山”“己衣大裂谷”“插甸水城河等旅游文化名片讲好武定故事宣传推介武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第十五篇  维护民族团结融合建设和谐武定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六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

 

第一节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本国情和中国梦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武定、罗婺儿女心向党的宣传教育开展革命历史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促进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鼓励在公共区域、人员密集地方等场所精心合理布置广告、宣传媒体、图画展等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媒体等宣传载体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让互联网成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大力挖掘罗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挥彝族文化、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一彝三古资源优势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地方戏和少数民族剧种振兴工程、非遗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工程、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保护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工程等七大工程推动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交融创新扶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文学、戏剧、影视、歌舞、音乐等创作传播不断满足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支持民族文化传习馆和民族民间人才工作室建设加强组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文化展示展演、民族文化传习培训大力培养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

 

专栏34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重点工程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场馆、文化广场和教育基地创作突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图书、影视剧、纪录片、动漫作品、微视频等打造各民族共建共享的民族文化活动品牌。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传承项目培养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人才打造带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民族文化精品。

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推出一批新时代精品力作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剧目培育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开发一批文博精品打造一批非遗文化精品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巩固提升已命名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设水平新增建设一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开展少数民族村镇乡村试点工作 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六十一  全面深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坚持包容多样和增进一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一节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巩固扩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8+N活动为主阵地、主渠道开展县乡村级联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质扩面。持续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镇、示范创建工程形成全域创建格局开展国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工作推动国家级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覆盖。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树典型补短板在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亮点突出、代表性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提供可复制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加大美丽县城建设、特色小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积极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共建联创和协同创建打造一批示范带、示范长廊、示范群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工作格局。

 

第二节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将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落实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推动各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和使用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办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中班扩大招生规模为更多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第三节  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创新推进城镇民族工作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鼓励各族群众在城市和乡村双向流动保障流动人口在落户、住房、教育、医疗、法律援助等享有城市均等化服务。加强社区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联谊活动、文体活动。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切实尊重差异、逐步缩小差距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节  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

 

积极搭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团结进步联谊活动增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办好火把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专栏35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重点工程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8+N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等“8+N工作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涵盖不同行业不同领城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创建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0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社区40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持续推动示范建设形成全域创建格局。

 

 

六十二  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不断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第一节  增加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完善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优化转移支付和补齐民族地区发展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支持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以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重点全面改善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实施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工程提高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通达度、畅通性水平。

 

第二节  全力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推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继续加大直过民族扶持力度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5+N”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综合开发在民族地区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鼓励发展彝医药产业扶持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创意、康体休闲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民族地区内生动力增加民族地区群众收入。

 

第三节  改善民族地区社会民生

 

完善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织密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网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爱服务体系增强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兜底能力。推进 人居环境整治提高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把民族乡村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专栏36  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

扶持直过民族发展工程。对全县直过民族傈僳族集聚区行政村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能力素质提升为重点改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直过民族集聚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民族教育促进工程。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办学条件薄弱学校力争2025年实现民族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逐步提高民族学校、民族班生均公用经费和脱贫户学生生活补助标准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教育。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以民族歌舞美食、农业生态观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业;以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以民族刺绣、民族服饰、民族民间乐器、生活用品等为重点的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业;加快打造名菜、名果、名花、名药为重点的特色+”名品工程。

 

第十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设活力武定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六十三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第一节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组建县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促进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使董事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主体。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节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工程大幅提高民营经济在全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和比重。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鼓励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第三节  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建立规范化政企沟通渠道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工具健全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对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发债一视同仁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等方面难题。推进电力、油气、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

 

六十四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完善经济管理,健全完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体系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第一节  优化经济运行调节机制

 

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促进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健全经济运行调度机制,重视预期管理,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加强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研究,提升经济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完善统计体系,发挥统计监督职能。加强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机制

 

更好发挥财政在县域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强化预算编制审查监督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健全县乡财政体制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助力高质量发展。聚焦支持稳定制造业、巩固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税务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

 

 深化投融资改革

 

加强财政金融协同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创新体制、优化布局、市场主体、风险可控加快投融资公司转型。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机制增强金融普惠性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六十五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

 

第一节  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

 

完善和细化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强产权激励。建立健全新领城新业态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政策支持、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持续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及做法。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推进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放开竞争性业务准入加强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监管。

 

第二节  推进要素市场化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深化实体经济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破除劳动力和人才在城乡、区域和不同所有制单位间的流动障碍减少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不合理限制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发展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落实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制定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完善信易贷平台推广惠民便企信用产品与服务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机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和社会治理模式依法依规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落地注重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深入开展诚信典型选树强化诚信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和信用监测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

 

六十六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目标。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一节  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持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大集中审批改革向乡镇基层延伸加快形成县、乡镇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一盘棋全覆盖构建规范统一的审批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环节、缩短时限、精简材料、降低费用。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加快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部手机办事通等平台推广运用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线下跑网上办”“分头办协同办转变。

 

第二节  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推行一次办、限时办、全程网办完善市场主体全周期政策服务链提升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减少企业登记材料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持续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施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全面上线云南省企业注销网服务专区注册登记印章刊刻发票申领企业注销等环节实现一网服务。加强中介机构事前资质审查、事中有效监督和事后跟踪。严格落实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和服务企业零距离、侵权行为零容忍。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规范涉企优惠政策的制定、解读和宣传提高政策针对性减少自由裁量权建立惠企政策直达机制打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引资环境

 

第三节  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全面清理营商环境相悖不符合实际的政策制度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网络交易、旅游、广告、中介、物业等的监管强化要素市场交易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跨领域跨部门联动执法、协同监管机制。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畅通企业充分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渠道。

 

第四节  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

 

千方百计为投资创业者排忧解难为广大投资者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加强部门招商、乡镇招商、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大力开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加快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深化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巩固提升与上海嘉定区协作成果加强与大企业合作引进一批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驻武定在互补发展、融合发展中增强自身动力。提升服务企业能力。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反映的疑点”“难点”“堵点问题把政策宣传解读、跟踪帮扶服务、政策落实兑现送进门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知晓政策、吃透政策、享受政策被动落实政策主动兑现政策,切实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问题。

 

第十  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建设平安武定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打造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和谐的武定。

六十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县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议政水平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健全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和宗教工作法治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谐引领全统一战线围绕中心献计出力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广泛凝聚侨心侨力、服务大局。

 

六十八  加强法治武定建设

 

第一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施法治武定建设规划。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律师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深化执行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实施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援助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全面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促进 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强化行政执法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政务公开法治化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委监委监督重视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重大政策出台调整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严格执法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交通运输、金融欺诈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确保公正司法

 

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全县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教育培训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行政队伍。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强化法治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资源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巩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成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强化云南掌上12348”的宣传力度。持续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逐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

 

 推动全民守法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机制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充分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深入开展“12.4”国家宪法日、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等活动。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诚信法治宣传及法治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山区、农村和宗教场所的普法教育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知识。

 

 推动廉政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加快推动巡察和纪检监察深度融合强化对巡察发现问题和线索的分类处置。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健全行政审批、财政资金管理、国资国企管理等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六个年工作和十个一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持续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大比拼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第六十九章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一节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依法厘清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制定县职能部门、乡镇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制度实行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合理确定其功能、规模和事务范围。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完善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自治载体健全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

 

第二节  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就业社保、养老托育、扶残助残、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物流商超、治安执法、纠纷调处、心理援助等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职能督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构建专职化、专业化的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

 

第三节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培育规范化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财政补助、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政策支持和事中事后监管。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七十  加强平安武定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法规、政策、制度。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统筹推进涉边、涉藏、涉网、反恐、反邪等重点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信息搜集研判和预警预测预防工作强化对网络信息和设施的保护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和监管监察执法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消防、烟花爆竹、民爆、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推进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严防严控药品安全风险构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和监管执法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动植物疫情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开展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应急救援中心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加固和自然灾害防治气象现代化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现代人民防空人口疏散掩蔽、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和可视化接入全覆盖发展巨灾保险。加快江河重点河段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应急指挥信息和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极端条件应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全面加强经济安全

 

强化经济安全运行保障。加强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研判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粮食储备、通信网络、战略资源、重大科技、战略物资和水电油气能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确保生态、民生领域、新型领域安全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强化粮食安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加快培育多元市场农产品购销收储主体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强化能源资源安全完善能源风险应急管控体系加强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提升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强化金融安全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债务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有效防控机制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惩逃废债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定期综合研判社会稳定新动向和热点敏感问题。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完善和落实信访制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深入开展重大风险化解攻坚行动推动重点领域矛盾风险集中化解。妥善应对特定利益群体维权活动做好教育、疏导和稳控工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继续开展好禁毒人民战争和反恐怖斗争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境跨区域犯罪能力。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健全社会治安协调联动机制。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完善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健全执法司法人员权益保障机制。做好强边固边工作坚持打防结合、系统治理、源头防控严打涉毒、涉恐、走私、赌博、电信诈骗等跨境违法犯罪。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开展全民国防、边防教育使国防、国家、国门意识深入人心。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加快基础设施等领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强抢险救灾、应急救援、防疫抗疫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统筹推进军地共建共用共享。全面落实党管武装、党委议军制度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施县人民武装部搬迁建设项目加强现代人民防空建设打造国防教育基地激发全县军民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切实汇聚强国强军的强大正能量。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推动平战结合、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加快智慧动员建设。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推进美丽军营建设。

 

专栏38  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重点工程

八五普法。开展法治文化广场、长廊、主题公园等基层法治宣传载体建设加强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农村法治宣传中心户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新途径。

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发窝、白路、插甸、狮子山省级风景自然保护地公安派出所交警队业务技术用房执法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新建公安检查站、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县级警犬用房推进禁毒情报中心、毒品实验室、禁毒教育宣传基地、毒品检查站建设提升公安指挥信息、刑侦技术、侦查技术、武器器械、防护装备、警用车辆、反恐救、警用航空等装备水平。推进公安信息网、移动警务、警务指挥调度平台、公安档案信息化、加密网系统、智慧监管实战平台等建设。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实战运用平台、智慧检查站、智慧街面、智慧安防小区、智慧内保、危爆主体化溯源、大型活动安保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建设。加强城乡社区防控网、街面巡逻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重点物品管控网、重点人员管控网等系统建设。实施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实现公共区域监控全域覆盖推进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达标工作和中小学、幼儿园安防设施建设。

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网上办理平台等建设推动平台与综治信息系统相衔接充分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加快纠纷线上解决机制建设。

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标准建设。加快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推进综治中心与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相融合实现县乡综治中心全覆盖。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全城覆盖健全社区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化运行机制。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安装村社区监控设备、自助终端和其他物联网设备结合一部手机办事通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实现人物互联互通。

治理能力提升示范社区创建。以城乡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文化引领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等为重点创建治理能力提升示范社区

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全域覆盖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数据感知采集体系、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通信保障和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完成全县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建立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测。

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加强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建设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1I类应急避难所2II类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多灾、边远行政村所在地建设II类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数字应急建设工程。建成县级数字应急指挥中心完成11个乡镇级应急指挥中心、136个行政村(社区)分中心建设打造应急管理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高效服务新格局。

 

 

第十  汇聚强大发展合力保障规划实施

 

武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具有法律效力。推进规划蓝图落地生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度,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有效实施,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七十一章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把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融入规划实施之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作用充分发挥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内生激励机制健全激励导向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七十二  建立完善统一规划体系

 

第一节  强化规划纲要统领作用

建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更好发挥规划纲要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对规划纲要实施的支撑。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和重点任务制定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为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聚焦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生态、民生保障等领域制定实施一批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明确细化落实发展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任务制定实施一批区域规划实施方案。加强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的贯彻落实。

 

第二节 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规划纲要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各级各类规划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依据,健全目录清单、编制备案、衔接协调等规划管理制度制定十四五专项规划等目录清单加快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规划备案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的规划报批前须与规划纲要进行衔接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各级各类规划与规划纲要在主要目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风险防控等方面协调一致。

 

七十三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一节  强化政策协同保障

 

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着力构建规划与政策协调联动机制。围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着眼于解决当前阻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发挥武定发展优势强化政策导向制定和完善一批支撑政策在财税、金融、土地、环保、投资、产业、改革、开放、人才、民生方面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坚持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强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政府投资计划与规划纲要实施的衔接协调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规划纲要制定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对清单内工程项目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资金需求统一保障单体重大工程项目用地需求。

 

第二节  突出建设项目支撑

 

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突出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生态环保、重点产业精心谋划论证和建立重点项目库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对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一对一服务实行一事一议予以重点扶持。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在政策、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严格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支持产业项目融资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提高项目融资能力。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组织各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到发达地区进行产业项目专题推介。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规划纲要实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政策保障、考核监督机制。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制定规划纲要涉及本乡镇、本部门的主要目标任务实施方案。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项目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安全保障等领域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领域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实现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要贯彻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合理确定年度工作重点。

 

  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情况按程序提请县委常委会审议并依法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发挥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推进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评价体系作为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对规划纲要进行调整时县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专栏39  武定县十四五发展指标重点任务

和重点专项规划部门责任分工

一、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负责)

2.全员劳动生产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

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6.进出口贸易总额(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

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委网信办牵头负责)

10.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牵头负责)

12.人均预期寿命(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

13.城镇调查失业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14.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县教育体育局牵头负责)

1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

1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17.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儿托位数(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

18.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负责)

1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牵头负责)

20.县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牵头负责)

21.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牵头负责)

22.森林覆盖率(县林业和草原局牵头负责)

23.粮食总产量(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24.电力装机(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负责)

二、重点任务

1.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

2.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

3.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4.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投资促进局牵头负责

5.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牵头负责

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县扶贫办牵头负责

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8.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10.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民政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残联牵头负责

1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县发展和改革局、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水务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12.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负责

13.维护民族团结融合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牵头负责

14.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县金融办、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投资促进局牵头负责

15.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以及县法院、县检察院牵头负责

三、重点专项规划

1.武定县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负责)

2.武定县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负责)

3.武定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4.武定县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5.武定县十四五创新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6.武定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县教育体育局牵头负责)

7.武定县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县教育体育局牵头负责)

8.武定县十四五少数民族发展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牵头负责)

9.武定县十四五民政发展规划(县民政局牵头负责)

10.武定县十四五司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县司法局牵头负责)

11.武定县十四五财政发展规划(县财政局牵头负责)

12.武定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13.武定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州生态环境局武定分局牵头负责)

14.武定县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发展规划(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

15.武定县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

16.武定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县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

17.武定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18.武定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县水务局牵头负责)

19.武定县十四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负责)

20.武定县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负责)

21.武定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

22.武定县十四五退役军人事业发展规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负责)

23.武定县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规划(县应急管理局牵头负责)

24.武定县十四五市场监督管理和质量强县发展规划(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

25.武定县十四五林业和草原发展规划(县林业和草原局牵头负责)

26.武定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县扶贫办牵头负责)

27.武定县十四五医疗保障发展规划(县医疗保障局牵头负责)

28.武定县十四五政务服务发展规划(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牵头负责)

29.武定县十四五投资促进发展规划(县投资促进局牵头负责)

30.武定县十四五电网建设规划(楚雄武定供电局牵头负责)

31.武定县十四五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32.武定县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33.武定县十四五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34.武定县十四五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负责)

35.武定县十四五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

36.武定县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

37.武定县十四五乡村建设规划(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

38.武定县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县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

39.云南武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县工业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

 

蓝图已经绘就,愿景催人奋进,行动创造未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促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全面推进多彩罗婺·幸福武定建设,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定新篇章


武定县“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表.xlsx